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视觉教学法才是关键。教练们会:
有个叫阿杰的学员告诉我:"看教练打套路就像看连环画,比听理论明白多了!"教法反而让健听学员都羡慕——毕竟动作细节看得更清楚了嘛。
这个问题我问过天河区的李教练,他做了个特别形象的比喻:"普通跆拳道馆就像普通话课堂,我们的班就是'手语特色班'。"重点在于:
1.心理安全感:不用担心听不见口令被嘲笑
2.专属课程设计:每节课多30%的示范时间
3.社交价值:能找到同类伙伴
去年市残运会拿了银牌的小雨说:"在这里,我终于不用当'特殊照顾对象'了。" 三、训练中有哪些神操作?
最绝的是他们的"地板系统"教练要集体喊"停"的时候:
番禺区某馆还发明了灯光指令系统,不同颜色的LED灯代表不同指令,跟交通信号灯似的。你说这帮人是不是把障碍玩出花来了?
我在越秀区馆蹲点时发现个有趣现象——大概有15%的学员是健听人士。他们图啥呢?
有个白领学员说:"现在开会做汇报,我的肢体语言都比以前流畅了。"
据残联最新数据,广州现有7家持证聋哑人跆拳道馆,但需求还在涨。我觉得接下来会有这些变化:
白云区有家馆已经在试验用AR眼镜实时标注动作轨迹了,科技+传统武术这个组合,真心让人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