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总爱说:"跆拳道不是比谁腿抬得高,是比谁摔得漂亮。"听着像开玩笑,其实藏着真功夫。记得有次新人试课,有个小伙子死活劈不下去叉,王教练直接盘腿坐地上说:",咱们先聊聊天,你上次系鞋带弯腰疼不?" 二、训练场上的"降维打击"*白带萌新期:"先学会摔,再学站"王胜的入门秘籍。第一节课就教受身倒法,他说这叫"地板打个招呼"*黄带进阶期:这时候他开始念叨"不是用蛮力,是用反作用力"配合那个标志性的推墙动作示范
*黑带蜕变期:你会突然理解他说的"要像写毛笔字"起承转合都有气韵
最绝的是他设计的那套"生活化训练"1. 等电梯时练马步
2. 刷牙时练单腿平衡
3. 上班摸鱼时偷偷绷脚背
有个银行柜员学员说,练了三个月后点钞速度莫名其妙快了;还有个程序员发现debug时更专注了。王胜听到这些总是笑眯眯:"吧,我说跆拳道能治颈椎病你们还不信。"不过他也强调:"指望练成叶问,咱们重点是这个——"会指指太阳穴。他特别反对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,有次拦着学员参加商业表演赛:"韧带还没热透呢,上去演杂技啊?" 四、关于坚持这件事
王胜有句口头禅:"缺席可以,但别告别。"从不批评请假的学员,但会在道馆小黑板上写"同学的第7次太空旅行"结果反而让学员产生奇怪的愧疚感,有个请假去旅游的姑娘,硬是在酒店走廊完成了当日训练打卡。
现在道馆里有面"失败墙"贴满学员摔跤的糗照。王胜的理论是:"记住自己最菜的样子,才知道现在多厉害。"## 五、我的观察笔记
在胜槿待久了会发现,这里教的根本不是"怎么踢腿""对待困难"胜那些看似随口的唠叨,仔细品都是人生哲学:
"对抗时别看对手眼睛,看肩膀——生活中也一样,别盯着问题看,看解决方法"系道带要留两指空隙——做人做事都得留余地"喊声不够响?先把叹气戒掉"最近道馆新来了个60岁的阿姨学员,王胜照样教得起劲。有人问他年龄大了是不是该换温和运动,他反手就是个侧踢:"看见没?我这把老骨头还能踢碎年龄歧视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