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怪:玉米地旁练旋风踢
训练场就在村委大院隔壁,夏天能闻到麦香,冬天能看到雪落屋檐。教练老张常说:"练功,接地气!"学员说,对着稻田练横踢,比对着镜子带劲多了。
第二怪:学费够买半年酱油
城里道馆动不动大几千,这儿全年学费不到800块。村委会补贴水电,教练说:"娃们强身健体要啥钱?"当然护具、道服这些该买的还得自备。
第三怪:考核通过发真证书
别以为是野路子,这馆挂着河南省跆拳道协会的牌子。考级的时候,郑州来的考官坐大巴专门到村里监考,通过率居然比市区还高!
老张教练带过68岁的学员:"跆拳道不是杂技,咱不追求劈叉贴地。你看王大爷,练了半年现在能踢到肩膀高度,够防身就行呗。"### 2. 会不会被老学员欺负?
馆里有条铁规矩——高带位必须帮低带位。上次有个城里孩子转学过来,白带第一天就被蓝带师姐送了自制护腕,现在俩人经常结伴去镇上买冰棍。
建议清单:
这么说吧,去年暑假班12个孩子,结课时有9个能破板。关键是要掌握腰部发力诀窍,光靠蛮力可不行。教练有句口头禅:"力气要使在刀刃上,腿不是擀面杖!"### 5. 下雨天怎么训练?
农闲时节改在村文化站二楼,铺上拼接地垫照常练。去年暴雨冲坏路面那周,大伙儿在晒谷场练品势,引得好多村民围观,后来多了六个新学员。
身体变化倒是其次,有个开小卖部的学员说,自从儿子学了跆拳道:
更绝的是春节联欢会,道馆孩子们表演的《少年中国说》跆拳舞,成了全村转发量最高的抖音视频。现在村里大妈见面都问:"你家娃考带没?" 四、个人观察:乡村武道的新可能
在清溪村,跆拳道早就不只是项运动。它变成了:
上次县里来考察乡村振兴,特意把道馆写进了汇报材料。要我说啊,这种带着泥土味的培训,比城市里那些光鲜亮丽的"速成班"多了。毕竟,能让祖孙三代都感兴趣的活动,现在可真不多见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