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孩子学了半年,教练突然带着学费消失了..." 这样的投诉在消费者协会的档案里并不罕见。跆拳道作为青少年热门运动,竟成了某些不法分子的敛财工具。本文将用三个真实案例,带您看清这些"黑带陷阱"面目。
---
2023年杭州某机构推出"3万元终身会员"承诺包含考级费、私教课等全套服务。短短三个月后道馆大门紧锁,200多名家长维权无门。这种"预付卡+跑路"模式已成行业毒瘤。
北京王先生收到"国技院特训班"传单,缴费1.2万后才发现:
宣传内容 | 实际情况 |
---|---|
韩国籍教练 | 东北口音临时工 |
国际段位证书 | 淘宝20元定制款 |
海外交流机会 | 根本不存在 |
"包分配健身房教练岗位"郑州某机构用这则广告吸引大学生,结果学员考取的"资格证"伪造的,涉案金额超80万元。
---
1. 心理战术三板斧
2. 合同里的文字游戏
某案例中培训机构在条款中埋雷:
```text
"课程有效期至2025年"(但未注明具体日期)
"因学员原因退课需扣除30%手续费"包括机构失联情况)
```
3. 流动式作案特征
---
2. 缴费避雷原则
3. 危险信号识别
当机构出现以下情况时就要警惕了:
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