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手指敲桌面的声音)您有没有想过——为什么专业跆拳道馆事故率反而比业余俱乐部低87%?答案就藏在像毛细血管般细致的责任划分里。这份文件不仅要满足法律要求,更是给学员、家长、教练三方吃下"心丸
1.1 场馆硬件标准
1.2 人员配置底线
学员人数 | 最低教练配比 | 急救员要求 |
---|---|---|
≤15人 | 1:15 | 持证在场 |
16-30人 | 1:10 | 双证轮岗 |
---
2.1 课前准备环节(这里要重点画线!)
2.2 对抗训练中的"三秒原则"
当学员出现以下情况时,教练必须3秒内介入:
---
```mermaid
graph TD
A[事故现场] --> B{伤势程度}
B -->|轻微擦伤| C[教练应急处理]
B -->|需医疗介入| D[启动保险理赔]
D --> E[48小时内提交完整视频记录]
```
特别注意:监控视频保存周期应≥180天(很多纠纷半年后才走法律程序,这时候才发现录像被覆盖就太迟了...)
---
1.蓝色道服比白色更显汗渍(能及时发现脱水征兆)
2. 训练后2小时内不宜泡热水澡(肌肉处于微损伤状态)
3. 12岁以下学员禁止使用负重沙袋(关节发育关键期啊)
4. 护齿盒要每周开水消毒(霉菌滋生会导致口腔溃疡)
5. 考级前一周建议停训2天(疲劳状态易诱发动作变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