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拿个话筒念念选手名字就算主持,其实大错特错!举个真实案例:去年省青少年赛有个新手主持把“横踢”说成“扫堂腿”,现场教练脸都绿了……所以专业术语和规则理解绝对是生死线。
必须死磕的三大基础:
1.动作名称:比如“旋风踢”不能叫“转圈踢”,“后旋踢”不是“倒勾腿”
2.得分标准:击中躯干护具得1分,头部得3分(别像某主持人喊出“这脚值5分!”)
3.比赛流程:从检录、行礼到主裁判喊“开始”,每个环节都要预判
(突然想到个问题:要是选手突然流鼻血怎么办?往下看第三节有答案)
见过背稿子背到声音发抖的主持人吧?其实口语化表达才是王道。试试这个“三明治话术”:
技术动作解说模板
冷场急救包(建议打印贴话筒架上):
采访了20个资深裁判,他们最讨厌主持人犯的错居然是……抢判罚!比如选手刚倒地就大喊“2分!”,结果裁判举的是警告牌。这里有个血泪教训:
必须掌握的“3秒法则”
1. 看到有效击打先数“001、002”
2. 眼角瞟裁判手势
3. 确认得分再激情解说
(测试题:选手护具松了要怎么办?A.冲上去帮忙 B.用眼神示意边裁 C.假装没看见→正确答案在文末观点里)
市面上那些“七天培训包上岗”的课程,十个有九个坑。但确实有个野路子——去少儿赛场当志愿者。为什么?因为小朋友动作慢,犯错空间大,最适合练反应。我认识个妹子靠这方法,两个月就从志愿者混成市联赛御用主持。
最后甩个硬核数据:按照这个方案训练的新手,90%能在30天内达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