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道馆里啪啪作响的踢靶声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"玩意儿能打几个流氓?"(挠头)其实吧......现代跆拳道70%是运动竞技,剩下30%才是防身技巧。重点来了:
(突然拍大腿)对了!大鹏镇的王教练说过特别实在的话:"先学会挨打,再琢磨打人"——这话糙理不糙啊。
我见过太多人因为"第一天就要劈叉"被吓跑。其实正规培训班是这样的:
1.前两周根本不让压韧带——先练马步稳定性
2.第三周才开始扶把杆——高度不超过腰部
3.两个月后才尝试劈叉——而且教练会托着你
偷偷告诉你,我们馆35岁的张阿姨,现在横叉能贴地,她刚开始连抬腿都龇牙咧嘴的......
看着淘宝上从39到390的道服,是不是头都大了?(翻出购物记录)血的教训告诉你:
物品 | 必买理由 | 替代方案 |
---|---|---|
绑手带 | 防止腕关节挫伤 | 医用弹性绷带 |
护齿 | 对练时保命用 | 暂时没有平替 |
竞技道服 | 考级必须穿 | 初期用普通款也行 |
(突然想起什么)差点忘了说!大鹏镇商业街二楼那家体育用品店,道服买贵了能退差价...
这个问题我缠着教练问了八遍,直到有次街头遇到醉汉——当时身体比脑子快,下意识就是个标准侧踢。现在懂了:
肌肉记忆需要300次重复
条件反射需要3000次重复
而跆拳道最值钱的,就是这些刻进DNA的本能反应
(擦汗)上周亲眼看见个蓝带妹子,用最基础的横踢挡住突然冲过来的电动车,真的服气。
去年生日那天,我对着镜子系上黑带时,突然想起第一次课蜷在更衣室不敢出去的自己。要说跆拳道给我最大的礼物,不是能踢多高,而是知道"原来我也可以"——这话听着矫情,但你试试就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