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互联网时代,很多人习惯直接搜索官网或点评,但跆拳道培训行业的特殊性在于:
1. 课程体系差异大(竞技型/兴趣型/考级型)
2. 师资流动性较高(国际段位教练占比)
3. 场地安全系数需要确认(地垫厚度≥4cm才达标)
打个比方,上周有位家长跟我说,她看到某机构宣传"韩国外教授课"结果电话里支支吾吾说不清外教具体段位——这种就需要警惕了。
机构名称 | 联系电话 | 特色课程 | 适宜年龄 |
---|---|---|---|
武英跆拳道北七家分馆 | 010-8976XXXX | 竞技特长生培养 | 6-18岁 |
极真会馆 | 010-8172XXXX | 防身术专项 | 12岁以上 |
童星武道 | 010-8978XXXX | 亲子跆拳道 | 4-8岁 |
(注:完整联系方式需通过官网验证,部分机构要求微信预约体验课)
1. "咱们道馆的段位认证体系是?"(警惕非WTF/ITF体系)
2. "暑期集训的受伤理赔流程?"重点看是否含商业保险)
3. "能否提供教练员的段位证书编号?"(可在中国跆协官网查验)
4. "老学员考级通过率?"正常黑带一段通过率应≥65%)
5. "器械消毒频率?"(建议选择每日消毒的机构)
6. "中途退费的违约金比例?"(行业标准应≤15%)
记得去年有家长反映,某机构电话里承诺"过黑带"结果发现考级要额外付评审费...这种套路现在还挺常见的。
有个冷知识——真正专业的教务老师会主动询问孩子是否有扁平足,这关系到踢腿动作的矫正方案。
通过电话比较时要注意话术陷阱:
```text
"费3980元"隐含:
考级费另计(约300-800元/次)
比赛报名费自理(约2000元/场)
道服强制购买(中端品牌400+)
```
建议要求对方发送电子版合同,重点查看附件《收费明细表》。
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,电话里务必说明:
去年朝阳区就有案例,因为没提前沟通脊柱侧弯问题,导致训练损伤...这事儿给所有家长提了个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