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能想到,在益阳这个常住人口不足2万的湘北小镇上,每周六上午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:三十多个孩子穿着雪白道服,在"嘿!哈!"呐喊声中练习横踢,家长们举着手机录像的身影把训练厅围得水泄不通。校长张培林(化名)擦着汗告诉我:"扩建的80平米场地,今年又不够用了..."这个创办于2018年的培训机构,最初只是镇中心小学的课外兴趣班。如今却拥有:
年龄段 | 占比 | 训练重点 | |
---|---|---|---|
5-8岁 | 35% | 基础体能/礼仪教育 | |
9-12岁 | 48% | 竞技技巧/抗挫训练 | |
13岁以上 | 17% | 实战应用/段位考核 | |
行为指标 | 训练前 | 训练1年后 | 变化率 |
晨起整理床铺 | 35% | 82% | +134% |
主动承担家务 | 40% | 75% | +87.5% |
课堂主动发言 | 25% | 68% | +172% |
镇中学校长周明华(化名)的观察很犀利:"孩子站在国旗台下讲话,腰杆挺得比教学楼前的杉树还直。"精气神,或许就是跆拳道"礼义廉耻"训条的最佳注解。
傍晚的道馆别有趣味:训练结束的孩子们帮着收护具,年龄大的自然蹲下来给师弟妹系鞋带。窗外飘来谁家炒辣椒的香气,与道垫的橡胶味奇妙地混合在一起——这大概就是乡村素质教育的独特味道吧。
张校长最近在申请"教融合示范基地"他盯着墙上中国地图的湖南板块喃喃自语:"下次...该带孩子们去重庆打交流赛了..."透过窗格在他道服肩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那枚小小的跆拳道徽标,正在照亮更多乡村少年的成长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