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跆拳道就是"啊啊嘿"踢木板,其实啊,它更像是一门会动的哲学课。强身健体只是基本操作,更重要的是培养意志力、反应速度和礼仪修养。在巴楚县几个有名的道馆里,教练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:"学会鞠躬,再学会出拳"。
常见误解有三:
第一次去道馆千万别急着买全套行头,记住这个购物顺序:
1. 道服(建议选200元左右的,太便宜的洗两次就透明了)
2. 护具(等确定要坚持了再买)
3. 水壶(比保温杯实用,训练时能单手开盖)
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——80%的放弃发生在头三节课。为啥?因为发现:
我跑了县城里五家道馆,总结出"三看三问":
看环境:垫子厚度够不够?有没有怪味?消防通道在哪儿?
看学员:老学员动作标不标准?脸上带不带笑?
看课表:儿童班和成人班是不是分开的?
要问清楚:
1. 憋气打拳(结果头晕眼花)
2. 盲目模仿高难度动作(第二天膏药都不够贴)
3. 穿棉袜训练(摔跤指数直接拉满)
4. 空腹上课(低血糖可不是闹着玩的)
5. 急着考级(基本功不牢,黄带也是纸老虎)
咱巴楚县二中有个叫小艾的姑娘,去年还是跑800米要死要活的体质,现在能连续做50个俯卧撑。她妈说变化最大的是写作业时的专注度——以前坐不住半小时,现在能安静两小时。要我说啊,运动产生的多巴胺比补脑口服液管用多了。
县城西边那家"道馆"的王教练有句话说得好:"我们不是培养运动员,是培养能把运动习惯保持到60岁的人。"上周他们组织老学员去敬老院表演,最年长的学员58岁,旋风踢照样虎虎生风。
说实话,现在巴楚县的跆拳道培训市场有点鱼龙混杂。有的道馆把考级当摇钱树,有的教练自己都打不明白品势。但好教练也是真不少,关键是要带着脑子去选。
我特别建议上班族试试晚间班,比喝咖啡提神,比刷手机解压。上周亲眼看见一个程序员小哥,训练前还在念叨代码bug,打完一套特尔后突然喊:"我知道问题出在哪了!"这大概就是运动刺激脑细胞的活广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