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裁判就是举个牌子喊"开始"停"其实啊...(挠头)这么说吧,去年市青少年赛有个典型案例:蓝方选手使了个540度旋风踢,红方教练当场跳起来喊犯规,结果三位裁判慢镜头回放了三遍——发现人家脚跟确实没碰到对手脖子,最终维持得分。你看,裁判得是规则的人形说明书。
主要工作其实就三块:
盐城这边的培训课程设计挺接地气的,我把课程表偷摸记下来了(开玩笑的,是公开资料):
这里得重点说说了!上周观摩培训时看到个趣事:新手裁判老把""手势做成""教练急得直接上手纠正。所以现在课程新增了:
说实在的,我当初也犯嘀咕。但接触过几个案例后,发现这事就像学电动车——看着难,上手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。比如开发区的张大姐,45岁开始学,现在都能执裁市级比赛了。关键看三点:
1.规则敏感度:能不能快速判断是否犯规
2. 空间感知力:双方动作再快也得看清
3. 心理素质:被教练围着吵也得稳如泰山
不过提醒下啊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。要是你连"横踢"和"侧踢"分不清...(摊手)可能得先补补基础。
跟周边城市比,我发现几个亮点:
特别提下他们的"案例库"了近百个典型误判视频,这个资源真的很实用。
干这行六年,见过太多人半途而废。说几点大实话:
最近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不少家长来考裁判证,就为了看懂孩子比赛。你看,这不就多掌握门技能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