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看组数据:2025年教育部体卫艺司最新调查显示,75%的家长会将"防身能力"课外班首选要素,而跆拳道在格斗类项目中安全系数高达92%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——(停顿)最近两年小区里穿道服的孩子越来越多了。
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:
时间 | 政策文件 | 对机构的影响 |
---|---|---|
2024.3 | 《青少年体适能提升计划》 | 体育类培训可抵扣个税 |
2024.9 | 新版《课外培训机构白名单》 | 要求所有教练持双证上岗 |
(思考)说人话就是:现在报班能省钱,而且教学更规范了。
1.获客环节
```markdown
1. 与少儿编程机构联名体验课(蹭科技热度)
2. 抖音"踢木板挑战"投放(上周某馆爆单200+)
3. 社区体能测评服务站(政府购买服务项目)
```
2.转化环节
(注意)这些家长常问的问题必须准备好话术:
> "会耽误学习吗?" 出示《训练时间对照表》
> "女孩子适合吗?" 播放世锦赛女子品势视频
> "怎么办?" 展示保险单+护具采购清单
3.留存环节
用段位成长体系代替年卡制(见下表):
段位 | 考核标准 | 特权 |
---|---|---|
白鹭 | 完成10课时 | 道服刺绣名字 |
青鹤 | 通过黄带考核 | 参加区级表演赛 |
银鹰 | 连续3月全勤 | 私教课折扣+夏令营优先权 |
-资质雷区:
现在要求《社会体育指导员证》+《急救员证》双证备案,上个月朝阳区就有两家馆被罚了5万(突然严肃)
-合同陷阱:
必须明确标注"级费不含在学费内"去年相关投诉增长了210%
(喘口气)说到最后,其实招生核心就十二个字:"前期造势要狠,后期服务要真"。那些总抱怨招不到生的馆长,多半是卡在了——(停顿)既舍不得投流量的钱,又放不下面子做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