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天津市体育局抽查了87家道馆,发现将近四成教练没有国家职业资格证。这事儿挺吓人对吧?但换个角度想,正说明咱们这行上升空间大啊!
三个扎心现实:
我见过太多教练把"劈腿"成军训项目了。其实吧,关键要掌握教学三阶法:
1.拆解阶段(给萌新)
比如教前踢,别一上来就要求高度。先让他们坐着练收腿,找到髋关节发力的感觉。有个学员跟我说:"不用把腿踢成钢管舞那样高啊?"死!
2.游戏阶段(防枯燥)
把踢靶变成"地鼠"步法训练玩"真人版节奏大师"河西区有家道馆甚至开发了AR辅助系统,学员戴着眼镜练反应。
3.实战阶段(见真章)
这时候才需要严抠细节。我师傅有句口头禅:"动作漂亮不算数,得让对手吃不下饭!" 三、软实力才是留住学员的关键
光会踢木板可不行,现在家长就吃这套:
沟通技巧:
安全防护:
去年津南区有个案例,教练没做好热身导致学员肌肉拉伤,赔了五万多。所以我们现在强制要求:
课前必须做动态拉伸
护具每周消毒
随时备着冰袋和急救包
你可别照搬韩国那套!考虑到咱们这儿:
南开大学体育系做过实验,结合相声节奏教品势,学员记忆效率提升40%。你说神不神奇?
现在市面上证书五花八门,我建议就认准两个:
1.国家职业资格证(人社部发的)
2.段位证书(Kukkiwon国际院)
那些七天拿证的野鸡培训班,纯粹是忽悠人。我见过最离谱的,有个教练连太极一章都打不全就敢开班...
说点掏心窝子的。我当教练头两年,总想着把学员都培养成冠军。现在想通了,让普通人爱上运动才是真本事。有个六十岁的阿姨跟我练了三年,从高血压练到能劈叉,比她孙女还灵活。
最近我在尝试把快板融入热身运动,效果意外地好。你看,当教练这事儿吧,技术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天津人骨子里的幽默感,其实是最棒的教学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