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:这不就是踢踢打打的运动吗?其实啊,正宗的跆拳道馆里,教练第一节课准会教孩子向父母行礼。这个鞠躬动作看着简单,背后是一整套东方礼仪体系。
举个真实例子:杭州某道馆有个6岁学员,原先在家吃饭从来不等长辈。学了三个月后,居然主动给奶奶盛饭了。家长追问才知道,教练每次训练前都会说:"父母问好的动作,要像出拳一样认真。"## 二、孝道教育藏在训练的哪些细节里?
1.礼仪必修课:每次训练前后的鞠躬礼,表面是对教练,实则培养对师长、父母的尊重
2.忍耐力训练:压腿疼得掉眼泪时,教练会说"妈妈生你时多疼"类比绝了
3.成果展示日:要求学员必须邀请父母观看,把获奖证书亲手交给家长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——多数学员第一次考级通过后,会本能地把腰带递给父母而不是自己系上。这种条件反射般的举动,你说是不是挺耐人寻味?
市面上道馆五花八门,教你几个实用鉴别方法:
去年某连锁机构做过统计,坚持训练2年以上的孩子,85%的家长反映孩子更主动做家务。这个数据可能有点水分,但方向是对的。
1. 只关心考级速度,忽视教练的品德评价
2. 把孩子送进道馆就当甩手掌柜(再好的教练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啊)
3. 把礼仪规范当成形式主义(那个鞠躬真不是摆样子)
说个反常识的观点:其实孩子训练时流的汗越多,回家给爸妈倒水的概率越大。身体记忆有时候比说教管用多了,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?
很多家长担心,孩子到了叛逆期会不会白学?其实正相反。经历过严格训练的孩子,在青春期往往更懂得控制情绪。有个14岁的学员跟我说:"想顶嘴时就想起教练说的'克制是最高级的勇武'"。
不过要注意,这个阶段得调整训练方式。比如把"给父母泡茶"设计成课后任务,完成才能解锁新招式。青少年吃这套游戏化设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