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踢踢沙包、劈个叉就算练跆拳道了,其实竞技跆拳道完全是另一码事。说白了,这是戴着护具的实战象棋,既要腿法精准度,更要战术脑力。重点来了:
去年省青少年赛有个典型案例,冠军选手小李就是靠三招假动作组合,把对手晃得找不着北。这玩意儿,光靠蛮力真不行。
见过不少学员一来就猛练高难度动作,结果半个月就伤病退训。这里划重点——循序渐进才是王道。我给新人设计的"三制"训练法你可以参考:
说到这儿不得不提,去年有个学员小张,死活不愿意按这个节奏来,结果现在还在纠正错误发力习惯,你说亏不亏?
护具这东西,真不是越贵越好。我见过花大价钱买比赛级护具的新手,结果训练时反而束手束脚。建议这么选:
1.护胸:选能调节松紧的,太紧影响呼吸,太松容易移位
2.护腿:重点看内侧有没有加厚层,这地方挨踢最多
3.道鞋:新手买带防滑纹的,等练到一定水平再换比赛专用款
有个冷知识:专业选手的护具往往比业余的更旧更破,因为人家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。
你以为比赛就是拼技术?太天真了!竞技跆拳道有太多教练不会明说的门道:
去年市运会决赛,有个选手就靠最后5秒的连续进攻逆转夺冠,这心理素质可不是一天练成的。
见过太多好苗子毁在伤病上,说几个容易忽略的点:
有个真实教训:俱乐部去年有个苗子,连续三个月没休息日,结果应力性骨折,到现在都没法剧烈运动,可惜了。
要说我对竞技跆拳道最深的体会啊,这东西就像煮开水,不到100度永远不算开。很多学员练到七八十分就觉得自己行了,其实最后那二十分才是区分业余和专业的关键。你问值不值得花这功夫?这么说吧,当你第一次在赛场上用苦练三个月的假动作骗过对手得分时,那种爽快感,绝对对得起流过的每一滴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