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助教就是帮教练递毛巾的,这就大错特错了。核心职责其实有三块:
举个真实例子,上周有个学员横踢总抬不起膝盖,我让他扶着把杆练分解动作,三天就明显改善。你看,发现问题比单纯喊"一次"重要多了。
别小看喊口令,这里头讲究可多了:
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你得门儿清:
错误动作 | 纠正方法 | 辅助工具 |
---|---|---|
前踢勾脚尖 | 用弹力带固定脚背 | 迷你弹力圈 |
马步塌腰 | 后背贴墙练习 | 墙面镜子 |
转身慢半拍 | 分解旋转动作 | 旋转训练垫 |
记住三不原则:
1. 不让人在疲劳时做高难度动作
2. 不突然增加训练强度(循序渐进懂吧)
3. 不在硬地面上做摔法练习
有次新学员没做热身就要劈叉,我赶紧拦住让他先做五分钟髋关节激活,后来他偷偷跟我说差点就拉伤了。
最好维持在3:1,就是说三次表扬配一次指正。但注意啊,表扬要具体,别说""空话,要说"刚才那个侧踢发力点很准"。
1.过度纠正:别学员做个动作你就打断,让人完整做完一组再指导
2.示范过度:你是助教不是表演队,动作标准就行不用追求华丽
3.越俎代庖:发现教练漏讲要点,可以课后补充别当场拆台
我见过有助教自己打得满头大汗,学员却站着看戏,这就本末倒置了不是?
1. 随身带个笔记本,记下每个学员的特点(比如小李恐高不敢跳踢,小王左右不分)
2. 准备些冷知识应急(比如为啥道服是V领,其实是为了方便古代骑兵活动)
3. 永远多带两根道带——总有马大虎学员忘带
有次暑期班来了个特别害羞的小姑娘,我发现她总偷瞄别人,就单独教她闭眼感受动作,结果结业时她妈说孩子现在敢在全校面前打品势了。
现在很多道馆开始用AR辅助教学,但我觉得再高科技也替代不了助教手把手调整发力点的触感。还有人说考级制度太商业化,可你想过没有,那些绣着黄杠的道带对小朋友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成就感啊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,当助教最幸福的时刻,就是看见学员从颤颤巍巍出拳到能虎虎生风打完整套动作。这份成就感,值得你为它流汗付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