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停顿一下)我见过太多口头约定最后闹得不愉快的情况。比如去年有学员觉得教练课时"缩水"却说加训不算正式课程...你看,白纸黑字能省去八成纠纷。重点来了:
不是所有踢腿都叫跆拳道,得写清楚教到什么段位。比如:
(思考状)建议加上"定期水平测试"就像游戏通关,学员知道自己进步到哪了。
这里最容易扯皮!记住三个要点:
1. 写清单价还是打包价
2. 注明是否含道服等装备
3. 退费规则要具体到天数
举个真实案例:某俱乐部写着"过半不退费"结果学员受伤想退剩余课时,法院判赔70%——所以条款得人性化。
跆拳道毕竟是对抗运动,这条千万不能省:
很多教练没想到,自创的教学视频、训练方法其实受版权保护。合同要明确:
这个要拿捏分寸——既不能限制教练正常跳槽,又要保护俱乐部利益。合理的写法是:
"离职后6个月内,不得在原教学点3公里范围内从事同类教学" ?? 个人建议:把合同当训练计划
干了十年跆拳道教培,我觉得签合同和制定训练计划是一个道理——既要规范,又要留调整空间。建议:
(突然想到)对了!别忘了加上"解决优先调解"的条款,咱们跆拳道讲究"以礼始,以礼终"闹上法庭多难看。
甲方(培训机构):________
乙方(教练):________
第一条 教学要求
1.1 乙方需持有______段位证书(附复印件)
1.2 每节课前必须进行______分钟热身
第二条 薪资结算
2.1 基础课时费:______元/小时(含税)
2.2 学员续费率奖励:每增加1名奖励______元
(这里空两行,方便阅读时喘口气)
特别约定:
暴雨红色预警自动停课
乙方独创的"旋风腿教学法"归甲方所有
节假日调课需提前48小时协商
最后啰嗦一句:合同签完别往抽屉一塞了事,最好扫描存档,双方手机里都留一份。毕竟这年代,手机比保险柜靠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