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2 20:56:28       共计:2214 浏览

天山脚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

新疆理工学院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,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公办本科院校。学校占地面积达3000亩,现有在校生1.2万余人,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比38%。与内地高校相比,这里最显著的特点是"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脉搏同频共振",所有28个本科专业均对应新疆重点发展的能源化工、现代农业、文化旅游等产业领域。

破解边疆人才困境的三把钥匙

*产业需求倒逼专业改革: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近三年新增"能源化学工程"智慧农业"6个专业,淘汰3个就业率持续偏低的专业

*校企共建"师型":引进企业工程师占比达25%,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不少于30天的企业实践

*实习就业一体化:与中泰化学、特变电工等62家企业建立"即试用"模式,2024届毕业生留疆就业率达73%

特色办学模式的四个创新点

1."双语+"人才培养体系:专业课程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教学,同步开设维吾尔语、俄语等选修课

2.实验室与车间无缝对接:投资1.2亿元建设的能源化工实训中心,设备与企业生产线完全一致

3.冬季小学期制度:利用漫长冬季开展集中实践教学,解决企业旺季用工与学生实习时间冲突

4.文化润疆工程: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程体系,师生组成200多个"结对认亲"小组

数字背后的发展密码

根据自治区教育厅2024年发布的《高校毕业生质量报告》,该校两项关键指标表现突出:

- 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91%(全疆平均76%)

- 用人单位满意度评分4.8分(5分制)

这种成绩的取得,源于学校坚持"实验室建在车间里,把论文写在生产线"的办学理念。正如化工专业学生阿依古丽所说:"大二就能操作与企业完全相同的设备,毕业时已经像是熟练工。"面临的挑战与突围路径

尽管取得显著成效,学校发展仍存在师资流动性大(年流失率约8%)、科研转化率低(不足15%)等问题。对此,学校正在推进"银龄教师计划"引进退休专家,同时与浙江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。教务处处长马建军透露:"明年将启动‘天山学者’项目,计划五年内引进100名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。",该校2023年获批的"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学院"建设项目,已获得国家发改委1.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。这个集教学、科研、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平台,有望成为破解边疆高校发展瓶颈的新引擎。正如校长艾尔肯·吐尼亚孜所说:"不仅要培养留得住的人才,更要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智库。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