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思考停顿)这个问题我采访了37位学员家长后终于明白——这里不仅是训练场,更是性格塑造的魔法课堂。王女士的儿子曾经连跳绳都害怕,现在居然在全省少儿组品势比赛拿了银牌,"变化大得就像换了个人"她这么跟我说。
我们采用"3+3+4"模型:
年龄段 | 跆拳道课程重点 | 舞蹈课程重点 | 课时占比 |
---|---|---|---|
4-6岁 | 基础步法游戏化 | 节奏感启蒙 | 30% |
7-9岁 | 品势标准化训练 | 肢体开发 | 40% |
10+岁 | 竞技专项提升 | 编创能力培养 | 30% |
特别要强调的是——所有教练都持有韩国国技院认证+中国舞蹈家协会双证书。主教练李老师有段子手的潜质,总能把"马步要像黏了502胶水"这种比喻说得孩子们哈哈大笑。
很多家长可能没注意到,我们每季度会生成这样的成长雷达图:
```
抗挫力 ▲▲▲△○
团队协作 ▲▲▲▲△
专注力 ▲▲▲▲○
(注:每个▲代表20%成长度)
```
去年有位叫小雨的学员,刚开始上课总躲在最后排。经过6个月训练——(这里我得翻下记录)——现在居然能主动带队热身了,她妈妈说"比上十节情商课都管用"###三、特色活动:让训练变成期待
(突然想到个细节)上周四下午,看见几个孩子在走廊自发练习新学的旋风踢,那种眼里有光的状态...(摇头)真不是摆拍能有的效果。
我知道家长们最关心这个:
1. 所有垫子采用奥运会同款材质,厚度达5cm
2. 每堂课配备2名急救资质老师
3. 独创"三查制度"查护具/查体温/查情绪)
张教练有句口头禅:"流汗可以,流泪要看情况"去年有个小胖子做侧手翻总害怕,教练就跪在地上当人肉护垫整整三周——现在这孩子可是少儿班的"侧翻小王子"了。
(翻资料时注意到)今年刚毕业的学员里,有6个被重点中学特招,2个拿了市级艺术节奖项——这些数字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