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我当初也纠结过——直到看见65岁的张阿姨在武清竞技馆考到黄带。关键不是起点高低,而是训练方法对不对路。这里的教练有套"三步拆解法":
说实在的,很多家长都搞混这个。竞技班更像"特训营"1.护具穿戴率100%:从头到脚像机甲战士
2.电子计分系统:踢中感应区会"滴滴"响
3.移动靶训练:不再是傻站着踢固定靶
记得有个初中生来试课,本来觉得竞技班太凶残,结果发现反而比传统班更安全——因为所有动作都在可控范围内演练。
哈!这你可问着了。上周他们搞的"躲避战"把我笑惨了:学员要边做横踢动作边躲教练扔的泡沫球,被砸中就罚做20个蛙跳。这种游戏化训练至少有三大好处:
看数据最实在:去年18个学员参加天津青少年锦标赛,12人进了前八强。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——学员小王原来见人就低头走路,训练三个月后居然敢直视别人眼睛说话了。这种精气神的变化,你说值不值?
明码标价这事儿他们做得挺地道。普通班年卡5980,竞技班贵个两千块,但包含:
不过说真的,要是光图便宜去野鸡道馆,万一养成错误发力习惯,后期矫正花的钱更多。
见过太多培训机构把跆拳道教成广播体操,但武清竞技馆有两点特别戳我:一是教练会根据学员体型定制战术——小个子教贴身快攻,大长腿专练远程打击;二是他们反对盲目劈砖头那套,更注重培养实战意识。有次观摩课,教练突然关灯让学员听声辨位进攻,这创意我给满分。
现在你推门进去,可能会看见白领姐姐在练防身术,小学生组团打对抗赛,甚至还有情侣在练双人品势。这种热气腾腾的场面,不就是最好的招生广告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