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提到送孩子学跆拳道,总有家长担心:"变得好斗啊?"说真的,这种顾虑就跟担心学烹饪会引发火灾差不多。在舞艺的教学体系里,你会发现:
记得有个叫小磊的学员,起初爸妈就是冲着"治淘气"送他来的,结果半年后反而成了班上最懂帮同学系腰带的小绅士。
他们的教练老张有句口头禅:"不怕你同手同脚,就怕你不来试脚。"这话还真不是吹的:
1.分阶教学像打游戏:白带阶段光练站姿就能玩出花样,比如"不倒翁挑战赛"2.进度条可视化:每节课都能在手机上看自己消耗了多少卡路里,相当于几个汉堡
3.错题本制度:不是学校那种罚抄写,而是用慢动作视频对比专业选手姿势
有个四十多岁的阿姨来咨询时特别逗:"老胳膊老腿的..."试听课上教练教了个"姿防身术"就报了年卡。
去年他们搞体质监测时发现,坚持训练半年的学员普遍有这些变化:
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的"家庭课"和孩子互相当陪练,既增进感情又能一起流汗。王教练说这叫"三得的买卖"听着像菜市场砍价,但理儿确实是这个理儿。
作为旁观过十几家机构的人,必须说几个实在话: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——他们更衣室的吹风机永远比隔壁舞蹈学校少,问为啥,校长嘿嘿一笑:"多呗,练跆拳道的都利索。"说到底,选择运动项目就像找对象,光看外表没用,得看气场合不合。白城舞艺最打动人的,就是他们把武道精神化解成了生活智慧。上次看见个学员考级失败,教练说的不是"把劲"",请你吃冰棍去,甜味能中和苦味"——这话听着糙,仔细品品,可不就是人生哲理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