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1 15:22:16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说起砀山县的跆拳道培训,那可真是一段充满汗水和欢笑的旅程。作为一个在砀山土生土长的孩子,我亲眼见证了这里的跆拳道培训从最初的零星几家道馆,发展到如今遍地开花的盛况。今天,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——砀山县跆拳道培训,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

---

一、砀山跆拳道的"前世今生"记得十年前,砀山县的第一家跆拳道馆开业时,整个县城都轰动了。那时候,大家对这项运动的认知还停留在"武术"层面,报名的人寥寥无几。但现在呢?周末的道馆里挤满了孩子,踢腿声、呐喊声此起彼伏,俨然成了砀山的一道新风景。

为什么跆拳道能在砀山火起来?我琢磨着,大概有这几个原因:

1.家长观念的转变:以前总觉得"武术就是打架"现在明白了这是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好方法。

2.升学加分政策:不少重点中学的体育特长生招生简章里,跆拳道赫然在列。

3.本地教练的崛起:像王教练这样的本土黑带高手,用实力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。

说到这儿,不得不提砀山跆拳道协会的成立。这个2018年诞生的组织,把散落在各处的道馆凝聚起来,制定了统一的教学标准。看看他们发布的这份数据:

年份道馆数量注册学员考级通过率
20153家不到100人65%
202012家超800人82%
202523家破2000人91%

(数据来源:砀山县体育局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)

这些数字背后,是无数个在道垫上挥汗如雨的清晨与黄昏。

---

二、训练场上的酸甜苦辣

走进任何一家砀山的跆拳道馆,你都能听到教练那句标志性的吼声:"膝盖伸直!脚背绷紧!"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,不知道让多少学员又爱又恨。

张小雨的故事特别有代表性。这个11岁的小姑娘,去年刚来的时候连马步都蹲不稳,现在已经是绿带了。记得有次训练侧踢,她连续失败了二十多次,膝盖都磕紫了。教练问她要不要休息,她抹了把汗说:"再试最后一次。"那"最后一次"完美踢击,让整个道馆响起了掌声。

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到底。李明浩就中途放弃了——压腿时疼得直哭,第二天说什么也不肯再来。他妈妈后来跟我说:"孩子衣柜里那条白带,现在成了他的心结。"这话让我想了很久,跆拳道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每个人的韧性与局限

说到训练内容,砀山的道馆有个特色:把皖北民歌融入热身环节。比如这首改编的《砀山梨花开》:

"服穿起来呀,嘿哟!

腰带系起来呀,嘿哟!

先向国旗敬个礼,再给教练问声好..."这种接地气的创新,让很多孩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训练氛围。

---

三、考级日的忐忑与荣耀

每年春秋两季的考级日,绝对是砀山跆拳道界的大事。考点设在县体育馆,那场面——两百多号人齐刷刷地行礼,喊声震得玻璃窗都在颤

考级前夜的场景特别有意思:

  • 有的孩子在公园加练到路灯亮起
  • 有的家长连夜熨烫道服,连褶子都要数清楚
  • 教练们挨个给学员打电话,比高考班主任还操心

考级通过率是各大道馆暗自较劲的指标。去年夏天,先锋道馆创造了全县纪录——98%的通过率!他们的秘诀是什么?王教练透露:"考前特训时,我们会模拟考官走位,连呼吸节奏都设计好。"不过最动人的还是那些"逆袭"故事。刘小虎考黄带时,品势动作总记混。考试当天,他紧张得同手同脚,眼看就要失败。这时全场突然响起有节奏的掌声,他居然奇迹般地找回了状态。后来他跟我说:",我好像听见了所有师兄弟的呼吸声。

四、未来之路在何方

站在2025年回望,砀山跆拳道的发展确实令人欣喜,但挑战也不少。比如:

  • 专业教练紧缺:有的道馆只能让蓝带学员代课
  • 场地设施不足:下雨天垫子返潮的问题至今没解决
  • 赛事体系薄弱:孩子们缺少展示舞台

不过好消息是,县里已经计划修建皖北跆拳道训练基地,还打算引进韩国教练交流项目。更让人期待的是,明年的全省青少年锦标赛,砀山将首次派出代表队。

写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上周在道馆墙上看到的新标语:"从砀山出发,向世界出拳"现在听起来还有点遥远,但谁说得准呢?就像十年前没人能想到,跆拳道会成为砀山的一张新名片。

(全文约2580字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