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三维能力模型
维度 | 培养目标 | 具体内容 |
---|---|---|
技术能力 | 掌握竞技与防身技能体系 | 腿法组合(横踢/旋风踢)、品势演练(太极1-8章)、实战战术分析 |
礼仪修养 | 塑造武者精神内核 | 鞠躬礼规范、道服穿戴标准、赛场行为准则(含12项禁止行为) |
教学能力 | 培育标准化教学人才 | 课程设计方法、安全防护要点(附急救流程图)、青少年心理引导技巧 |
2. 阶段性培养方案
1. 文化浸润计划
每周安排2课时的东方武道哲学研讨,从《孙子兵法》的"疾如风徐如林"李小龙的"无法为有法"可不是空洞的理论——去年协会的小林同学就是在省赛关键时刻,用"东击西"的战术拿下了关键分。
2. 数字化训练系统
我们引入了三套智能设备:
这些设备生成的数据报告,能让学员清楚看到自己"脚的力量到底差在哪儿"。
分级认证标准表
段位 | 技术标准 | 理论要求 | 礼仪考核项 |
---|---|---|---|
白带 | 前踢高度≥肩部 | 背诵学员守则 | 正确行鞠躬礼(角度30°±2°) |
蓝带 | 连续3次击破1cm木板 | 讲解运动损伤预防 | 完整演示赛事礼仪流程 |
黑带 | 实战对抗胜率≥80% | 撰写训练方案(2000字以上) | 组织新人礼仪培训 |
训练瓶颈突破指南
特别提醒:每年3月会开展"回炉"活动,即使是黑带教练也要重新考核基础动作,毕竟在跆拳道里,"故而知新"可不是句空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