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1 15:27:13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争议的源头

每当看到道馆里系着彩色腰带的孩子们练习踢靶,总有人质疑:这算教育吗?毕竟传统认知中,教育似乎更应该发生在教室里。但当我们拆解"教育"现代定义——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,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开始变得立体。今天,我们就从三个维度来解剖这个"出来的教育

一、教育属性的理论支撑

1. 官方定义下的教育范畴

根据《教育法》对"机构"界定,凡是通过系统课程培养学习者知识、技能、品德的活动均属教育范畴。跆拳道培训具备:

  • 标准化课程体系(白带到黑带晋级制度)
  • 固定教学场所(道馆/学校场地)
  • 专业师资(国际段位认证教练)

    这与课外辅导机构的属性高度吻合。

2. 素质教育的实践载体

现代教育强调"育并举"跆拳道独有的礼仪廉耻十二字精神(见表1)恰好填补了当前德育的空白:

精神要素具体表现教育对应点
礼仪鞠躬礼/双手接物品德教育
克己对抗中控制力度情绪管理
百折不屈考级失败后加练挫折教育

3. 身心发展的科学适配

青少年时期是运动知觉敏感期,跆拳道训练能针对性解决:

  • 骨骼硬度低→通过踢靶增强骨密度
  • 注意力分散→组合动作训练专注力
  • 肌肉耐力差→分级负荷提升体能

    这种符合生长发育规律的设计,正是教育专业性的体现。

---

二、现实争议的焦点透析

1. "性""性"的拉锯

部分家长抱怨:"交了8000元年费,孩子只会踢腿!"确实暴露某些机构的问题:

  • 过度强调竞技结果(比赛奖牌导向)
  • 压缩礼仪教学时间(平均仅占课时12%)
  • 教练流动性大(年流失率超40%)

    但正如钢琴培训也有考级功利化现象,不能因商业存在就否定其教育内核。

2. 评估体系的缺失

当前缺乏统一的素质教育效果评估标准,导致:

```text

优秀案例:某连锁机构引入"档案"- 技术考核(30%)

  • 礼仪实践(40%)
  • 文化课成绩(30%)

    ```

    这种量化评估使教育价值可视化,值得推广。

---

三、教育价值的实践验证

1. 校园融合的成功样本

郑州西亚斯学院将跆拳道列为必修课后出现:

  • 校园暴力事件下降63%
  • 学生迟到率降低41%
  • 体质测试优良率提升28%

    证明其纪律规范作用不亚于传统德育课。

2. 国际教育的参照系

韩国中小学的"段位学分制"值得借鉴:

  • 黑带一段=2个选修学分
  • 每周3课时(1节文化理论+2节实战)
  • 社区服务纳入晋级标准

    这种设计使体育真正成为育人载体。

---

结语:重新定义教育边界

当看到孩子因跆拳道学会向父母行鞠躬礼,因考级失败哭着加练到深夜,我们还能说这仅仅是"踢踢打打"?教育的形态本就应该像彩虹的七色光——跆拳道培训正是那抹不可或缺的橙,用汗水和礼仪描绘着全面发展的光谱。或许下次遇见道馆,我们该问的不是"这算教育吗"而是"怎样才能让它的教育价值更充分绽放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