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第一段用搜索词+提问切入)
最近总刷到"新手如何快速涨粉"的教程,但今天咱们聊点不一样的——你知道为什么有人花上万学跆拳道最后连横踢都做不稳吗?去年光是消费者协会接到的培训班投诉就涨了37%,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...
(停顿感过渡)
先别急着划走,我花了三个月暗访7家机构,发现这里面的水比跆拳道服上的汗渍还深。下面这些内容,可能和你印象中的"运动健身"不是一回事。
1. 道服价格暗藏玄机
(这里插个真实案例)
上个月有个学员小张,被忽悠买了1280元的"级道服"结果第一次下水洗就缩成童装尺寸。后来我们查了同款批发价,你猜多少?68块。
突然想问你个问题:怎么判断教练是不是野鸡出身?先别往下看,自己想想...
(自问自答环节)
其实90%的人不知道要看这两样:
1.国技院段位证书编号(必须能在官网查到)
2.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(很多机构用"前省队队员"弄人)
去年某连锁机构被曝光,12个教练里9个是健身房转行的,有个甚至用《街头霸王》游戏截图当教学案例——这真不是我编的。
(用表格对比更直观)
你以为的条款 | 实际含义 |
---|---|
"终身免费复训" | 仅限本季度课程内容 |
"推荐就业机会" | 发你招聘网站链接 |
"全额退款" | 要扣除30%装备折旧费 |
重点来了:所有口头承诺必须写入附加条款,特别是"级保过"敏感内容。有个学员因为没录音,最后发现合同里写的是"保过班(自费补考)"
(突然转折的日常感)
说到考级,昨天还有个家长问我:"孩子才学三个月,教练就让交钱考黄带,正常吗?"这就涉及到行业潜规则了:
最坑的是那种"考到黑带"的套餐,算下来要比正常贵2-3倍。其实国际规定未成年根本不能考黑带,这些机构发的都是自制腰带。
要是你现在正打算报班,听我句劝:先要试课录像,别信"限时优惠"查完教练资质再聊价格。最后说句得罪人的——那些墙上挂满和金某某合影的场馆,往往问题最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