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裁判就是看谁踢得帅,其实啊,评分标准主要有三大块:
举个真实案例:去年省青少年赛有个选手做了个特别漂亮的腾空后踢,结果因为击打时用的是脚底而不是脚背,直接被扣了2分——你看,细节决定成败吧?
1.把表演当比赛判:表演赛可以追求观赏性,但正式比赛必须严格按照《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竞赛规则》来
2.忽视护具状态:去年市运会就出现过因为护具魔术贴松动,导致有效击打不被计分的情况
3.被假动作带偏:有经验的选手常会做假动作,得学会区分虚晃和真实进攻
4.记分器操作失误:建议培训时至少模拟操作电子记分器20次以上
5.体能跟不上:执裁一场完整比赛相当于慢跑5公里,平时得练耐力
别以为裁判就是带个哨子那么简单,完整装备应该包括:
1.赛前检查:要像侦探一样检查选手护具、绷带、指甲长度
2.开场仪式:这个时候就要观察选手的精神状态
3.第一回合前30秒:多数选手会在这段时间试探性进攻
4.中场休息:不是光坐着,要快速核对记分表
5.最后10秒:最容易出现违规突击,得特别盯防
6.平局加赛:这时候心理素质比技术更重要
7.宣布结果:要同时注意获胜方和失利方的反应
说实话,做裁判最难的不是技术,而是心理素质。我见过太多裁判因为观众起哄就手软,或者因为选手名气大就放松标准。这里说点掏心窝的话:
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裁判有时会举起那个蓝色牌子了吧?其实那是判罚警告的标志。裁判工作就像在下一盘立体的象棋,既要懂规则,又要会观察,更要有决断力。要是你正准备考裁判证,建议先把近三年的规则修订内容吃透——去年就有考生栽在新修订的电子护具判定标准上。记住啊,好裁判不是判出来的,是练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