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:听不见怎么学?其实啊,视觉信号完全替代了听觉指令。教练会用这些方法:
有个叫阿杰的学员告诉我,刚开始总错过回合结束信号,后来发现看裁判举旗比听哨声更直观——这大概就是所谓的"关上门必开扇窗"吧。
比如教侧踢时,教练会:
1. 先让学员触摸正确发力的肌肉群
2. 用绳子绑在脚踝感受发力轨迹
3. 最后才对着靶子练习
说实话,第一次见到三十多人同时训练却安静得像图书馆,这场面还挺震撼的。
强身健体这些老生常谈就不说了,说点实在的:
去年省残运会,这里的学员包揽了跆拳道项目三金两银。最让我触动的是颁奖时,他们用手语比划的""那种发自内心的自信,比奖牌本身更耀眼。
遇到过不少家长问:"听不见会不会很危险?"恰恰相反:
倒是要注意这些:
× 不要过度保护(聋人学员比想象的灵活)
× 别急着参加比赛(基础动作要打磨更久)
× 避免频繁更换教练(建立手语默契需要时间)
现在佛山能做聋人专项培训的道馆不到5家,但需求其实挺大的。个人觉得有两个发展方向值得关注:
1. 开发聋健融合课程(让健听者和聋人一起训练)
2. 把视觉教学法引入普通道馆(对儿童教学特别有效)
有次看见教练用手机APP把动作要领做成动态图,学员们围着看得特别认真——科技加持下的特殊教育,真的能创造很多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