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
当走进龙英道馆的第一天,就能感受到那种特有的氛围——不是严肃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军训场,而是充满活力的能量磁场。教练团队清一色WTF国际认证导师,主教练李勋更是拿过亚锦赛铜牌,但最打动人的是他们"会教"的本事。记得第一次体验课,教练用"把膝盖想象成弹簧"这样生活化的比喻,让我这个连马步都站不稳的菜鸟瞬间开窍。
这里不得不提他们的"三维成长体系":
1.阶梯式课程设计(见下表)
2.动态分组训练法
3.心理韧性培养模块
段位阶段 | 训练重点 | 周期 | 达标标准 |
---|---|---|---|
白带 | 基础步法+礼仪 | 2个月 | 完成10种基本防御动作 |
黄带 | 组合腿法+品势 | 3个月 | 连续侧踢20次不倒地 |
绿带 | 实战反应+力量控制 | 4个月 | 1分钟内完成太极三章全套动作 |
蓝带以上 | 战术应用+心理战 | 6个月+ | 实战对抗胜率≥60% |
---
去年暑假班跟踪的127名学员中,87%在三个月内完成段位晋升,这个数字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。不过数字是冷的,故事是热的——那个总躲在最后的眼镜男孩小宇,现在居然能带队做品势示范;曾经连跑步都喘的办公室OL林姐,去年居然在城市邀请赛拿了成人组银牌。
特别要说说他们的"突破训练":
"刚开始觉得后旋踢根本不可能做到,"学员王磊摸着蓝带说,"教练把动作拆解成5个步骤,每周攻克1个,现在这成了我的杀手锏。"化整为零的教学智慧,正是龙英的独到之处。
---
很多人以为跆拳道就是踢踢打打,但在龙英,最珍贵的反而是训练日志里那些非技术性收获。周五的"场夜话"上,孩子们分享的往往不是踢腿技巧,而是"今天帮同学系腰带"忍住没和抢球场的孩子吵架"的小事。
礼仪教育被他们玩出了新花样:
家长张女士的反馈特别有意思:"儿子现在进门会主动鞠躬,写作业前会把书桌收拾得像道服一样整齐。"这种由外而内的改变,或许才是武道教育的真谛。
---
当然,不是每个故事都像宣传片那么完美。也有学员因为搬家不得不中断训练,或者觉得进度不如预期而放弃。但龙英的特别之处在于,他们会给每个离开的学员做退出访谈,这些反馈最终都变成了训练手册里的"问题解答"。
比如针对"太忙"的群体,现在推出了:
正如总教练说的:"卖的不是段位证书,而是让人生变好的可能性。"2025年回看,这句话确实得到了验证——那些坚持三年的学员,不仅在道馆里虎虎生风,职场和学业上也往往表现出惊人的韧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