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深吸一口气)说实话,每次看到4、5岁的小朋友穿着道服摇摇晃晃踢腿的样子,总有人担心——这么小练跆拳道会不会长不高啊?今天咱们就用濂溪跆拳道馆十年的教学经验,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。
你可能不知道,3-6岁才是运动神经发育黄金期。濂溪的教练们发现,这个阶段开始训练的孩子,到小学时协调性明显比同龄人强。具体表现在:
(突然想到个例子)上周还有个家长说,她家娃学了半年后,终于能自己系鞋带了——这事看起来小,但对手眼协调要求可高了。
"压腿会伤软骨?"我们用的都是动态拉伸,比如玩彩虹桥游戏时自然劈叉,根本不会强按。倒是有些家长在家硬给孩子开胯,那才真危险。
"踢靶子伤膝盖?"馆特制的儿童靶比成年人的轻30%,而且初级阶段根本不会用力击打。更多是像这样训练:
训练内容 | 实际强度 | 类似活动 |
---|---|---|
前踢练习 | 相当于爬楼梯 | 幼儿园滑梯 |
马步训练 | 相当于蹲着玩积木 | 沙滩堆城堡 |
品势练习 | 相当于跳格子游戏 | 早教课律动 |
(挠头)这么对比应该更直观吧?
濂溪的道垫厚度是竞技标准的1.5倍,知道为什么吗?因为小朋友跌倒时总是屁股先着地啊!另外这些细节你可能没注意:
(突然想到上周的事)有个奶奶偷偷把孙子护膝换成加厚的,结果孩子跑起来都费劲...你看,过度保护反而坏事。
1.教练蹲下的频率:合格的幼儿教练每5分钟就会蹲到和孩子视线平齐
2.更衣室里的笑声:如果下课后更衣室静悄悄,可能训练强度超标了
3.道服上的名字:专业机构会缝制可拆卸姓名条,而不是用马克笔写
说到这个,有次看到隔壁道馆让4岁孩子练鲤鱼打挺...这就过分了啊!我们濂溪的进阶动作都是按乳牙更换进度安排的,比如:
亲眼见过练了三年跆拳道的孩子,在幼儿园被欺负时先用格挡姿势保护头部,然后转身找老师——这才是我们最想教给孩子的。至于那些花式踢木板的动作秀...说实话,考到红带前根本用不上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