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那个蝉鸣聒噪的暑假午后,当我第一次站在易县紫竹苑跆拳道馆的玻璃门前,透过水汽氤氲的玻璃,看到里面身着白色道服的学员们腾空踢腿的身影,心脏突然像被电流击中——就是这里了!推门而入的瞬间,混合着汗水与木质地板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,墙上的韩语训诫「忍耐克己」四个大字在射灯下泛着金光。
前台小姐姐递来登记表时,我的目光却被右侧展示柜吸引:
陈列物品 | 特殊意义 |
---|---|
断裂的木板 | 黄带考级纪念品 |
泛黄的训练日记 | 首批学员的成长记录 |
国际比赛奖牌 | 2019年亚洲青少年锦标赛铜牌 |
"新同学先做体能测试哦~"教练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。这位身高185cm的黑带五段导师,后来我们都叫他"崔"留学归来的他总说:"跆拳道不是打架的技术,是让弱者变强的哲学"。
每周三次的课程像精密运转的齿轮,雷打不动地切割着我的课余时间。记得首次体能训练的惨烈景象:
紫竹苑的考级系统严格得近乎苛刻,这是他们的阶梯式成长体系:
段位 | 必修内容 | 心理素养要求 |
---|---|---|
白带 | 基本步法、礼仪规范 | 克服畏难情绪 |
黄带 | 太极一章、前踢破板 | 建立目标感 |
绿带 | 实战防守反击、品势连贯性 | 培养竞技心态 |
蓝带+ | 空中三连踢、战术组合 | 形成武道价值观 |
去年冬季的蓝带考级现场,我因为过度紧张在品势环节漏掉两个动作。正当大脑空白时,观众席突然爆发出整齐的击掌声——原来是同期学员在用跆拳道特有的鼓励方式。深吸口气重新开始,最终以83分惊险过关。
三年训练带给我的远不止腰带颜色的变化。某个暴雨天,老崔突然停止训练,让我们观察窗外被雨水打得东倒西歪却始终不倒的竹子:"没?韧性和蛮力的区别就在这儿!"后来才知道,这正是道馆取名"竹苑"深意。
在这里,我们学会了:
最让我触动的是残疾人学员小林的训练日记:"今天终于完成旋踢,虽然假肢接口磨出血,但教练说疼痛是成长的印章..."这段话至今贴在我们的更衣室里。
如今作为蓝带学员,我开始参与少儿班助教工作。当小朋友仰着汗涔涔的小脸问"姐姐我什么时候能踢那么高"时,总会想起初来时的自己。最近道馆新增了特技跆拳道课程,那些空翻踢板的动作看得人眼花缭乱,不过老崔说得对:"黑带不是终点,是真正修炼的开始"。
周末常看到毕业多年的学员回来训练,他们有的已成大学生,有的开了自己的健身工作室,但腰间永远系着紫竹苑的特制黑带——那抹深邃的黑色,沉淀着无数个挥汗如雨的黄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