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这事儿也纳闷——跆拳道训练时不都要喊口号吗?教练怎么教动作?关键就在这三招:
去年有组数据挺有意思:这里的学员平均3个月就能记住50个专业手语指令,比普通道馆学口令快1.5倍。有个叫阿杰的小伙子甚至靠观察教练肩颈肌肉的发力状态,自己悟出了回旋踢技巧!
周二的"觉对抗课"特别受欢迎——蒙眼绑耳机对练,健全人来体验都直呼"刺激了"还有"语品势课"传统太极八章改编成了手语版,打起来跟跳舞似的。
护具内侧缝着震动马达,裁判比划得分时会同步震动提示。最绝的是那个会发光的脚靶,踢中中心点就爆彩光,跟玩体感游戏似的。
普通道馆考级要背理论,这里改用情景模拟:比如考官突然从背后拍肩,学员要立即做出标准防御姿势。通过率反而比普通考场高20%,你说神不神?
Q:完全没基础能学吗?
A:八成学员都是零基础来的。第一堂课就教你怎么摔倒不受伤,比学动作还重要。
Q:会不会跟不上节奏?
A:放心,这里分"震动敏感型"和"视觉主导型"两种教学组。我见过六十岁的阿姨三个月后都能侧踢木板了。
Q:训练受伤怎么办?
A:教练都考了急救手语证,医务室贴着带图示的应急流程。去年全年零重大事故,比很多健身房都安全。
Q:学费会不会很贵?
A:政府有专项补贴,算下来比儿童兴趣班还便宜。买护具还能用残疾人补助金。
Q:学完能参加比赛吗?
A:国内聋人跆拳道联赛每年两届,这儿已经出了三个省冠军。对了,他们比赛时不戴助听器,裁判全程用旗语。
上个月去实地探访,正赶上孩子们在做"实战"好家伙,全场只有脚靶的砰砰声和地板震动,但那种紧绷的气氛反而更震撼。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,每次出腿前会下意识咬嘴唇,那专注劲儿看得我起鸡皮疙瘩。
教练老李跟我比划:"普通人靠耳朵判断距离,我们的学员用空气流动感。"突然朝我挥拳,在鼻尖前两厘米稳稳停住——后来才知道他根本听不见破风声,纯靠经验预判。
要我说啊,这家学校最厉害的不是教技术,而是把"缺陷"变成了超能力。看过他们训练就明白,限制我们的从来不是身体条件,而是对"不可能"想象。现在每次听见楼下道馆喊"哈!"都会想起那群安静踢腿的身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