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里说得挺明白:只要是以技能传授为主的非学历教育,甭管是教编程还是教炒菜,都算培训机构。按这个标准:
不过注意啊,这里有个重要区分点:如果单纯是健身房那种随便玩玩,没有考级体系的,那可能真不算。但现实中的跆拳道馆,十个里有九个半都在搞段位考试吧?
我观察过家附近三家道馆,发现它们基本都在干这些事:
1.固定课程体系:白带、黄带、绿带...每阶段学什么动作明明白白
2.定期考级:三个月一小考,半年一大考,考不过还得加训
3.颁发证书:韩国国技院认证的段位证书,有些还能加分(这个后面细说)
4.寒暑假特训班:跟文化课补习班一个套路,连海报设计都差不多
(突然想到)去年邻居家小孩报班时,道馆前台张口就说"我们这是专业素质培训"现在想想真是精准定位...
这部分挺有意思。采访了几个送娃练跆拳道的家长,主要分歧在这:
-强身健体派:"就当是高级版体育课,总比在家玩手机强"-升学功利派:"能加分的才来,结果发现要黑带才有用"-佛系放养派:"每周来出出汗就行,考级?随缘吧"来了!其实判断标准特别简单:看钱花在哪。如果道馆主要收入靠课时费+考级费+装备费,那就是标准的培训商业模式;要是主要卖会员卡,那就是健身俱乐部模式。
现在很多家长报班,心里都打着小算盘。比如:
说实在的,在我看来越来越多跆拳道馆就是在玩跨界:
有完整的教学体系 → 教育属性
按月收费+考级创收 → 商业属性
段位证书挂钩升学 → 功利属性
最魔幻的是有些道馆周末教孩子,工作日晚上开成人防身术班,周末下午还能租给广场舞大妈...这种灵活度,传统培训机构根本比不了!
最后说个冷知识:现在有些少儿跆拳道馆要办《办学许可证》,而成人道馆只需要《体育经营许可证》——你看,连监管部门都在区别对待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