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每次路过达川县体育馆,总能看到一群小朋友穿着白色道服,"哈!哈!"的喊声特别带劲。最近好几个邻居都在问:"孩子协调性差能学吗?"会不会容易受伤啊?"——看来得好好聊聊这个事了。
去年县运会开幕式上,实验小学的跆拳道表演队简直炸场。360度回旋踢直接把矿泉水瓶盖踢飞的时候,全场家长手机镜头都在抖。后来才知道,这些孩子多数都是从零基础开始练的,最久的也才练了两年半。
现在周末你去青少年宫看看,跆拳道班门口排队等试课的家长能绕走廊两圈。要说原因嘛:
刚开始接触的家长总有些奇怪的想法,比如上周王阿姨就问我:"听说要先把韧带拉开才能报名?"——完全搞反了嘛!来看看这些典型误会:
1.必须身体柔软→ 实际是越练才会越软
2.会耽误学习→ 训练后反而作业效率更高
3.容易受伤→ 正规道馆受伤率比乒乓球还低
4.要买昂贵装备→ 初期只需要200块的道服
5.女孩不适合→ 女生班人数比男生班多20%
这个问题我被问得最多。这么说吧,选机构要看三个死标准:
第一看场地
垫子厚度少于5厘米的可以直接pass。上次去城东那家考察,教练当场演示后空翻落地,垫子凹陷深度比我手机还厚,这种才合格。
第二看腰带
教练要是黑带三段以下,建议扭头就走。我们县目前有国际段位认证的教练就7个人,其中3个在青少年宫执教。
第三看课程
入门阶段每节课实战对练超过15分钟的,绝对不专业。正规教学体系应该是:
热身20% + 基础动作50% + 游戏互动30%
张姐上周跟我算过一笔账:
钢琴课200/节 vs 跆拳道80/节
但孩子钢琴考到三级要3年,跆拳道考到蓝带只要1年半。更别说道服能穿三年,钢琴教材每个季度都要换新谱。
还有隐形成本很多人没算:
李教练跟我说个秘密:多数学员中途放弃根本不是因为累,而是家长先动摇了。他们道馆有个"三个月定律"——只要能坚持满12周,80%的孩子会主动要求加练。关键是要熬过前两周的肌肉酸痛期,这时候聪明的家长会:
现在明白为什么青少年宫的跆拳道班要摇号了吧?其实哪是什么运动火不火的问题,关键是看得到的效果摆在那儿。上次见到培训班里最瘦小的那个姑娘,现在能连续侧踢把木板踢断三块——她妈说期末数学还考了全班前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