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篇思考
记得刚入行时,我以为会踢旋风腿就能当教练——直到有个6岁学员仰着脸问:"老师,为什么蝴蝶飞的时候不用喊'哈'呀?"才突然意识到,教孩子和打比赛完全是两回事...
---
成人教练要求 | 少儿教练升级版 | 具体案例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技术动作标准 | 动作童话化 | 前踢变成"发射"横踢称作"子舞" | 训练强度控制 | 注意力管理 | 每15分钟切换游戏/训练模式 |
规则讲解 | 故事化教学 | 用"大战西瓜虫"解释对战礼仪 |
重点突破:去年带的"多动症特训班"让我明白,把品势动作编成顺口溜效果意外的好。比如"太极一章不用慌,左右各三像划船"...
---
1.开场3分钟定基调:用"击掌温度计"检测情绪(手心出汗程度)
2.突发状况预案:常备"哭闹急救包"(贴纸+迷你奖牌+泡泡水)
3.家长沟通话术:避免说"孩子协调性差""节奏感正在觉醒"血泪教训:有次课间播放《孤勇者》当背景音乐,结果全班开启演唱会模式——现在我的歌单里只有纯音乐版儿歌。
---
```markdown
季度进步阶梯图(示例)
白带阶段:能独立完成→会帮助队友→可以当小老师
黄带阶段:记住3个术语→解释5个原理→发明1个新玩法
```
意外发现:让学员用彩笔画"心目中的高手"80%都画了系着彩色腰带的自己,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。
---
---
结语
当教练第七年,终于懂得那个永恒真理:最好的教学不是雕刻动作,而是点燃眼睛里的光。上周结业的浩浩悄悄告诉我,他枕头下面藏着我送的断带——那是他人生第一件"利品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