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3 9:43:04     共 2154 浏览

一、高原上的特殊训练法则

在拉萨教跆拳道,首先得解决“缺氧”这道附加题。当地培训班普遍采用“三阶段适应法”:

1.前两周:仅进行50%强度的基础动作练习,每15分钟强制休息

2.过渡期:加入间歇性爆发训练(如表格所示)

3.稳定期:逐步达到平原地区训练量的80%

训练项目平原标准组数拉萨调整方案血氧监测要求
高抬腿3组×30秒2组×20秒≥85%
旋风踢左/右各10次左/右各6次≥88%
折返跑5个来回3个来回≥90%

有个叫次仁的小学员告诉我:“刚开始练横踢时,踢到第五下就眼前发黑...现在能连着做二十个不带喘的!”这种突破,可比平原地区的孩子来得更珍贵。

二、当传统文化遇上现代武道

你绝对想不到——拉萨道馆会把跆拳道十二字精神翻译成藏语挂在墙上。教练旦增独创的“敬礼三部曲”成了特色:

1. 先向韩国国旗行鞠躬礼(国际规范)

2. 再向布达拉宫方向行合十礼

3. 最后用藏语说“突及其”(谢谢)

这种文化融合产生了奇妙反应。去年自治区运动会上,穿着藏蓝色道服的少儿组选手,谢场时突然跳起锅庄舞,把裁判们都逗乐了。有位家长说得好:“孩子学的不只是踢腿,是懂得什么时候该出拳,什么时候该鞠躬。”

三、那些让人挠头的现实问题

当然啦,高原培训班也有自己的烦恼:

  • 装备运输成本高:一套普通护具从成都运到拉萨,运费抵得上半个护具钱
  • 季节性生源波动:寒假报名人数能比暑假少40%(很多家庭要回牧区)
  • 教练员留存难:内地教练平均待不满两年就因高原反应离职

不过最让人揪心的是误解。还记得卓玛妈妈刚开始的质疑:“女孩子学这个会不会变粗鲁?”结果半年后,反而是她主动要求加课——原来女儿不仅没变“野”,还把道馆学的礼仪用在了家里,现在每天早晚都会给爷爷奶奶行鞠躬礼。

四、看得见的成长印记

在拉萨特殊教育学校,跆拳道成了听障孩子们的特殊语言。他们听不见裁判口令,但能通过地板震动感知指令。这种特殊的感知训练,反而培养出超乎常人的专注力。去年全国残运会,拉萨特教队的孩子们破天荒拿了团体铜牌。

更让人欣慰的是体质变化。市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,坚持训练1年以上的学员:

  • 平均肺活量提升23%
  • 感冒发病率下降61%
  • 身高增长速度超过同龄人15%

(突然想到个有趣的现象:现在拉萨中小学运动会上,跆拳道方阵的欢呼声已经能和传统摔跤队平分秋色了...)

五、给家长的实用指南

如果你正考虑给孩子报名,记住这三个“不要”:

1. 不要盲目追求考级速度(高原考级标准比内地宽松半级)

2. 不要省护具的钱(紫外线强,劣质护具易老化)

3. 不要忽略课后补充(推荐藏红花泡水,但需医师指导)

最关键的还是——让孩子自己系腰带。从歪歪扭扭到整整齐齐的过程,可比任何说教都管用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