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能想到,在李家村这个户籍人口不足800人的小村庄,每周六上午会有近百名孩子穿着雪白的道服,在改造过的粮油仓库里练习横踢?教练张卫国——这个退伍军人出身的黑带四段,边擦汗边回忆:"2018年刚开班时,只有村支书家双胞胎和隔壁三个娃来学,现在..."他指了指墙上密密麻麻的奖状,"去年省青少年锦标赛,我们拿了1金3银"。
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抖音用户@乡村纪实的偶然拍摄。那条"农村娃后空翻跳过麦垛"的视频获得327万点赞后,道馆报名人数激增至需要分班教学。目前开设的班级情况如下:
| 班级类型 | 学员年龄 | 训练时长 | 收费标准 |
|---|---|---|---|
| 萌新班 | 5-7岁 | 45分钟/次 | 80元/月 |
| 进阶班 | 8-12岁 | 90分钟/次 | 120元/月 |
| 竞赛班 | 13-18岁 | 120分钟/次 | 免费(需考核) |
和其他城市道馆不同,这里的训练设备充满乡村智慧。用装玉米的麻袋当沙包,拿晒谷场的竹竿做障碍物,最绝的是那个用拖拉机轮胎改造的"反应力训练器"绑着布条的轮胎晃起来,孩子们要在不被打中的情况下完成指定动作。
"我们最重视的不是招式..."教练突然停下示范动作,示意学员安静,"没?刚才小芳那声'哈!'中气多足?武道精神首先要有胆气!"强调气势训练的方法,使得李家村学员在省级比赛时,总因"压全场"印象分。
70岁的李阿婆坐在道馆角落的小板凳上缝护具,她的孙子是第一批学员:"原先这娃见人就躲,现在敢在村口给游客当小导游了。"的变化还有很多:
最让人意外的是成人班的火爆。每天晚上7点半,会有二十多个干完农活的村民来练习防身术。"上次镇上有人偷狗,老赵叔用擒拿手把那贼按住了..."支书说着突然压低声音,"不过我们对外都说贼是自己摔倒的。"##四、当传统遇上现代
道馆最新购置的智能脚靶能记录击打力度,但教学核心仍是那块写着"义廉耻"的木匾。今年暑假,他们尝试了"农耕+武道"夏令营:上午插秧体会下盘稳定,下午练品势培养专注力。这种模式吸引了不少城市家长,有位北京来的妈妈坦言:"空调房里的培训班,我更想让孩子知道——"她指着正在泥地里练习马步的孩子们,"真正的力量来自土地。"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