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9/23 14:47:06     共 2153 浏览

一、体能训练为啥是跆拳道的发动机?

跆拳道看着是踢踢打打,其实核心是爆发力+耐力+柔韧性的三重组合。举个栗子,高段位选手的540度回旋踢,光靠蛮力根本做不到——需要髋关节爆发力、核心稳定性、落地缓冲能力全在线。

常见误区

  • 只练踢靶不练深蹲(结果:动作像慢动作回放)
  • 忽视呼吸训练(结果:打完一套品势脸憋得通红)
  • 把拉伸当走过场(结果:横叉下不去,竖叉像拱桥)

二、新手教练最容易踩的3个坑

1. 把学员当机器人练

见过那种让学员重复踢靶200次的训练吗?说实话,到第50次动作就变形了,剩下150次全是无效训练。我的经验是:每组动作不超过90秒,间隔用动态恢复(比如快速小步跑保持心率)。

2. 忽视个体差异

15岁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和35岁上班族能一样吗?给大家个万能公式:

训练强度 = 基础值 × (1 + 年龄系数 - 伤病系数)

(具体系数表我放在第四章了)

3. 不会用游戏化训练

特别是教小朋友时,直接说"今天练核心"他们肯定打哈欠。换成"鱼爬行比赛""陨石平板支撑"训练效果能翻倍——这事儿我亲眼见过某道馆用游戏化训练把学员留存率提高了60%。

三、必须掌握的5类黄金动作

? 爆发力套餐

  • 火箭推(手持药球深蹲跳)
  • 阻力带侧踢(重点感受髋关节发力)
  • 跳箱交替落(提升单腿稳定性)

? 耐力杀手锏

  • 30秒极速踢靶+30秒跳绳循环(别小看,三组下来职业选手都喘)
  • 穿戴负重背心打完整套品势(重量不超过体重5%)

...(中略:其他三类动作详细说明及配图建议)

四、遇到瓶颈期怎么办?

上周有个教练跟我吐槽,说学员练到第三个月进步停滞了。其实这不是学员的问题,是训练计划缺乏周期性。分享个私藏方法:

3-2-1周期法

  • 3周渐进负荷(每周增加10%强度)
  • 2周维持强度(巩固训练效果)
  • 1周主动恢复(改用游泳/瑜伽等交叉训练)

这套方法在首尔跆拳道学院实测过,87%的学员突破平台期只用了6周。

五、安全红线不能碰

去年某赛事出现选手腰椎受伤,调查发现是教练让学员在疲劳状态下做大量后踢——体能训练不是越狠越好。这几个信号必须喊停:

  • 学员出现动作代偿(比如踢腿时肩膀歪斜)
  • RPE自觉强度超过8(参考 Borg量表)
  • 晨脉连续3天高于日常值10%

(突然想到个真实案例)有个教练让学员穿着沙袋做720度转身,结果膝关节扭伤...所以说啊,创新可以,但得讲科学。

六、个人观点时间

干了十年体能培训,最想说的是:别盲目崇拜韩国那套训练体系。他们选手每天练6小时是因为走职业路线,普通爱好者照搬绝对受伤。好的教练应该像厨师——懂得根据"食客"体质调配训练菜单。
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用运动手环监测心率来调整间歇时间,比固定休息时长效率高得多。这事儿传统跆拳道教材可没写,算是数字化时代的新玩法吧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