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专业师资团队
这里没有“随便教教”的教练——5名黑带四段以上导师均持有国际院(Kukkiwon)认证,主教练李在勋更是韩国国技院特邀示范员。每节课前必做的“礼仪三鞠躬”仪式,让学员从第一分钟就沉浸于正统跆拳道文化中。
2. 科学训练体系
采用“阶梯式”课程设计(见下表),避免初学者因难度骤增而放弃:
阶段 | 训练重点 | 典型动作 | 周期 |
---|---|---|---|
白带 | 基础体能 | 马步冲拳、前踢 | 2个月 |
黄带 | 协调性 | 横踢、侧踢 | 3个月 |
绿带 | 实战应用 | 组合腿法、防守反击 | 4个月 |
3. 本土化教学创新
针对达州青少年体能特点,独创“大巴山耐力训练法”——将传统品势练习与凤凰山徒步结合,既锻炼肺活量又亲近自然。
早晨7点的道馆早已灯火通明。13岁的王梓涵(蓝带)正反复练习“后旋踢”,汗水把道服后背浸出深色地图。“这个动作我练了整整三周...”她喘着气调整护具,“直到上周才听到‘啪’的破空声,教练说那才是标准音效。”
隔壁区域,5-8岁幼儿班的场景截然不同。孩子们像企鹅般摇摇晃晃地做“青蛙跳”,教练金敏善跪在地上逐个纠正姿势:“膝盖不能内扣!想想青蛙是怎么跳的?”——这种将动物模仿融入基础训练的方法,让枯燥的体能课变成欢乐游戏场。
高级班每周四的实战特训堪称“小型修罗场”。教练会故意制造逆境:让体重轻20%的学员对抗壮硕对手,或在最后30秒突然宣布比分落后。“这时候技术只占30%,剩下70%是看谁先崩溃。”黑带学员刘天宇摸着自己断过两次的鼻梁笑着说。
很多家长最初只为让孩子“强身健体”,却在这里收获意外惊喜:
建校8年来累计:
“刚开始我觉得就是踢踢打打...”刚考取黑带的周雯雯擦拭着奖杯,“现在才懂教练总说的——跆拳道是雕刻自己的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