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头碎碎念
说真的,第一次听说南庄村搞跆拳道培训时,我脑子里浮现的是——稻田边上踢木板?直到亲眼看到那个戴眼镜的十岁小姑娘,一个回旋踢把1.8米的陪练踹出垫子...好家伙,这地方有点东西!
---
2018年之前,村民王建军(现在孩子们都喊他"王教练"还在为自家滞销的玉米发愁。转折点是他那个在省队当陪练的侄子回乡探亲,随口说了句:",你家小子这腿型不练跆拳道可惜了。"
关键发展节点(表格更直观):
时间 | 大事件 | 参与人数 |
---|---|---|
2019.03 | 村委会腾出仓库改造成训练场 | 7人 |
2020.09 | 获县青少年锦标赛团体铜牌 | 12人 |
2022.05 | 新建标准道馆通过WTF认证 | 83人 |
2024.08 | 学员张小花入选省青训队 | 1人 |
(插句题外话:那个仓库现在墙上还留着第一代学员量身高划的线,最高的已经去当兵了...)
---
1. 接地气的教学法
(您别说,孩子们反应速度真快了不少)
2. 意想不到的课程设计
每周六下午的"对抗赛"成了保留节目——让孩子教父母基本动作,最后来个亲子对练。李婶去年摔裂过假牙,今年已经能接住儿子的横踢了...
---
截至2025年8月:
最让人触动的是:训练馆门口贴着张褪色的A4纸,上面是2019年第一批学员写的保证书——"摔破膝盖也不哭,因为要当像王教练那样厉害的大人"。
---
当城里培训机构在卷"黑带速成班",这里坚持着三条原则:
1.绝不提前教高难度动作(哪怕家长着急)
2.雨天停训去帮孤寡老人收粮食
3.考核不过关的学员得去教更小的孩子
(您品,细品,这才是真正的武道精神不是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