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听说"跆拳道"词儿,你可能跟我当初一样懵——跆拳道不就是踢踢打打吗?错了!青铜峡这帮教练硬是把品势动作编成了动态雕塑,比如有个"开屏式"转身踢腿时手臂展开像羽毛,12个学员同步做起来,那场面...绝了!
他们课程表长这样:
常见问题快问快答:
Q:要买很贵的道服吗?
A:第一年用训练馆的,等确定要长期练再买定制款(带个人专属图腾那种)
Q:会受伤吗?
A:他们的护具比汽车安全气囊还厚实,再说重点在艺术表现不是对抗强度...
上个月观摩了他们的期末展演,有个节目叫《暴雨中的竹林》,学员们用踢腿声模拟雨滴,道服下摆系着绿绸带当竹叶。最绝的是最后定格动作——所有人突然静止,真像被按了暂停键!后来才知道,这创意来自教练带学员去贺兰山写生的经历。
几个颠覆认知的事实:
1. 考级视频要交"创意阐述"论文
2. 黑带学员必须会编至少3套新品势
3. 训练馆墙上挂的不是奖状,是学员的动作速写
王馆长有句话特别戳心:"孩子缺的不是力气,是把力气变成美的能力。"去年做过统计,坚持训练1年以上的学员,在学校艺术节主动报节目的比例比普通班高67%。有个初中生更神,把物理课的抛物线公式用在了腾空踢设计上...
个人觉得最值回票价的是:每次训练完要写"美感发现"可能是夕阳把影子拉长的瞬间,也可能是摔倒时无意摆出的造型。这种观察力训练,可比单纯流汗珍贵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