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有个叫庄翔的孩子,原本被同学戏称"小胖"三年训练硬是变成了肌肉结实的"小壮"。这不是特例,跆拳道对体质的改造堪称立体式工程:
训练内容 | 身体受益部位 | 效果周期 |
---|---|---|
踢腿组合 | 下肢力量/爆发力 | 3-6个月见效 |
品势套路 | 核心肌群/平衡性 | 6-12个月定型 |
实战对抗 | 反应速度/协调性 | 持续提升 |
(擦汗)别觉得这些动作简单,当初傅万泽刚开始练时,光压腿就疼得龇牙咧嘴,但半年后就能轻松劈叉了。更关键的是,像陆妍冰这样原本体弱多病的孩子,练习后竟然能在校运会拿名次——这效果比吃钙片实在多了!
1.礼仪:每次训练前后的鞠躬礼,把""进骨子里
2.忍耐:夏瑜哭着做柔韧训练,最终突破生理极限
3.克己:那个每天自觉踢300腿的姑娘,自律得让家长吃惊
4.廉耻:懂得"武是为保护弱者"庄翔
5.百折不屈:张宸瑞考带失败5次仍继续挑战
(突然想到)这不比报个情商课划算?毕竟在道垫上摔出来的勇气,可比绘本里读到的真实多了。
陈稣麦从"小孩"袭成优等生的经历特别有意思。跆拳道培养的专注力会产生跨学科迁移:
有个数据很说明问题:坚持训练的孩子里,87%家长反馈写作业拖拉情况改善明显。(托腮)可能因为踢完200腿后,坐两小时根本不算事儿?
1. 挣脱术:被抓住手腕时的反关节技巧
2. 警戒姿势:保持安全距离的站立方式
3. 呼救结合:攻击同时大声呼救的技巧
(严肃脸)特别要提醒:跆拳道教的是"防卫"那个学会"礼终"庄翔就说得好——练武是为保护别人。
采访过几个成人学员,发现跆拳道带来的持久收益包括:
就像那个坚持5年的姑娘说的:"这段功夫之旅,真没白走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