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深吸一口气)说真的,每次看到有人问"跆拳道是不是特别难"韧带差能学吗"这种问题,我就想起自己当年在骆庄乡道馆门口徘徊了半个月不敢进去的样子...今天干脆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。
你可能想象不到,咱们乡里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培训班,去年带出过3个市级青少年组奖牌。教练老张有句口头禅:"白纸才好作画"特别擅长从零开始教起。我观察过他们的入门课,基本分成三块:
(突然想到个细节)对了,他们更衣室墙上贴着张特别醒目的进度表,写着"后你就能做到这些"配着学员踢木板的小视频——说实话,这种看得见的成长路线对小白特别友好。
我表弟去年报名时,弯腰手指离地还有20公分,现在能轻松劈叉。他们解决柔韧性问题的土办法特别多:
1.动态拉伸替代压腿:避免新手惨叫吓跑其他人
2.每节课最后5分钟按摩教学:教你怎么自己放松
3.分阶段目标设定:比如先够到脚踝再够脚尖
有次我特意早到,看见教练在给几个阿姨辈的学员用弹力带辅助拉伸,那场景...莫名有种养生堂既视感。后来才知道他们针对不同年龄层准备了四套柔韧训练方案。
拿最基础的周末班举例:
(挠头)这么算可能有点抽象...我直接说结论吧:如果你能坚持三个月,相当于用一部二手手机的钱,换来了能防身的本领+明显改善的体态。去年有个在县城读高中的姑娘,专门每周坐公交回来上课,问她为啥,她说"里道馆光护具押金就够这边半年学费"。
训练场角落有个老旧的饮水机对吧?其实下面抽屉里常年备着:
更绝的是他们的"制"每个新人会配个老学员当"道伴"我的道伴老王甚至帮我改过暑假作业——虽然他解题思路比跆拳道动作还野。
报名处总摆着的那筐橘子也不是摆设,是给加练学员补充能量的。有次下暴雨,教练挨个给没带伞的学员家里打电话确认安全,这种细节在商业健身房根本不敢想。
Q:上课出丑怎么办?
A:去年有个大哥把道服前后穿反了整节课,现在成了道馆著名励志梗。说实话,大家更在意动作标不标准,没人盯着你的糗事看。
Q:多久能踢碎木板?
A:看训练频率。每周2次的学员,普遍在4-6个月达成。但教练会说:"木板不会还手,实战能力更重要"Q:需要先减肥吗?
A:完全不用!我们这两百斤的杀猪匠学员,后来成了步伐最灵活的那个。倒是太瘦的会被要求加餐。
(突然想起个事)差点忘了说最重要的——训练场西墙那排落地镜不是摆设,是让你亲眼看着自己从"手同脚"变成"虎生风"的。上周看见个刚来三周的小姑娘,已经能像模像样地打品势了,她妈妈在边上录视频的手都在抖。
这么说吧,你要是路过骆庄乡政府对面那个蓝色招牌的二楼,听见"哈!"的喊声特别响亮那天,大概率是新手班在练发声——推门进去看看又不收费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