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县运动会开幕式上,三百个孩子齐刷刷表演武术套路的场面,说实话把我看呆了。这可不是单纯耍帅,武术讲究"内外兼修",跆拳道则看重"义廉耻"两种运动搭配着练效果出奇:
有个真实案例,隔壁李婶家娃以前见人就躲,练了半年后居然主动报名校园解说员,这种变化你品,你细品。
刚开始接触的家长常有这样的困惑:"压腿越疼效果越好?"停顿)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!根据县中医院康复科数据,过度拉伸反而是儿童运动损伤主因。常见误区还有:
1.装备误区:以为道服越贵越好,其实纯棉材质的才透气
2.进度焦虑:隔壁孩子三个月考黄带?别急,基本功扎实更重要
3.性别偏见:女孩练这个会变粗壮?实际上能改善体态
记得王教练说过个金句:"练武不是煮方便面,三分钟熟不了"。
台前县城现在少说有十几家武馆,怎么挑?教你几招实用的:
看资质:墙上挂没挂体育局颁发的《经营性武术培训许可证》
看教练:主教练最好有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
看课程:正经机构会把训练分成"-基本功-专项-放松"模块
有个小窍门,放学时段直接去机构门口堵家长聊天,比网上看一百条评价都管用。
直接上干货:
但!重点来了!县青少年宫每年有公益培训名额,关注"台前体育"能抢到免费体验课。刘大爷的孙子就是靠这个渠道学出来的,现在都当上助教了。
很多孩子学两个月就放弃,问题往往出在这儿:
□ 家长当甩手掌柜(课后从不陪练)
□ 盲目比较(总说"家孩子"
□ 训练内容单一(永远重复相同动作)
张教练有句话特别在理:"兴趣不是找出来的,是练出来的。"建议初期每周至少三次,形成肌肉记忆就好办了。
说到最后啊,武术跆拳道这东西,表面练的是拳脚,实际修的是心性。台前这几年出了不少好苗子,有入选省队的,也有靠这个特长考上重点中学的。但最让我触动的是菜市场老赵家闺女,以前见生人就哆嗦,现在遇到插队的都敢有理有据理论了——这种骨子里的自信,可比什么奖牌都金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