驱车穿过汝南县板店乡连绵的麦田,转角处那栋挂着蓝底白字招牌的三层小楼格外醒目——"板店跆拳道培训学校"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着光。推开玻璃门,迎面是整墙的荣誉证书和奖杯,左侧训练场上二十几个孩子正喊着口号练习横踢,汗水在地胶上溅出细小的水花。
"这儿2018年创办时只有8个学员,现在暑假班能收150多人。"校长冯志刚擦着汗说道。这位前河南省跆拳道季军皮肤黝黑,说话带着浓重的驻马店口音,但演示动作时瞬间爆发的气势,让围观的小学员发出"哇"的惊叹。
与其他城市道馆不同,这里用"土办法"了很多实际问题:
特色项目 | 具体做法 | 学员反馈 | 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农忙弹性课表 | 收割季开设早晚班 | "能帮爸妈干完活再来训练" | |||
二手道服循环计划 | 毕业学员捐赠给新生 | "我的道服上有师姐的名字绣花" | 方言口令教学 | 基础动作用当地方言编成顺口溜 | "普通话好记十倍!" |
最让人意外的是他们的"体能课"——农闲时带着学员在晒谷场跑圈,把玉米堆当障碍物跳跃训练。"孩子用瑞士球练平衡,我们用麦秸捆,效果一样好!"教练王胜利笑着展示手机里学员在油菜花田里扎马步的照片。
12岁的苏小雨是这里的"明星学员"想到这个在县少儿赛上夺冠的女孩,两年前还是被校园霸凌的沉默者?"第一次踢破木板那晚,我在日记本上写了三遍'我能行'。"她撩起刘海,露出练习时磕伤的淡淡疤痕。
更典型的案例是9岁的唐家宝。这个曾经沉迷手机的"胖墩"半年训练不仅减重14斤,还在期末考拿了进步奖。"现在他每天主动做30个俯卧撑,说要把腹肌练得像教练一样。"家宝妈妈指着墙上《学员进步龙虎榜》给我们看,表格里用不同颜色标注着每个人的体能增长数据。
下午四点,随着一声哨响,全体学员迅速列队向国旗行礼。这个每天雷打不动的仪式,藏着学校的教育哲学:
1.礼仪养成:每次训练前后向教练、家长鞠躬
2.挫折教育:故意设置需要反复尝试才能击破的厚木板
3.团队意识:高段位学员必须辅导新人通过考级
"农村孩子学这个没用。"冯校长摩挲着掉漆的把杆,"但你看小芳——"指向正在帮同伴绑护具的麻花辫女孩,"她去年考上县初中体育特长生,就因为跆拳道练出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儿。"
夕阳西沉时,道馆里响起此起彼伏的"哈!"声。玻璃窗映出孩子们腾空的身影,与远处摇曳的麦浪奇妙地重叠在一起。在这里,白色道服上的汗渍是最美的勋章,而那些踢腿时的破空声,正是一个个乡村少年突破自我的生命节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