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别被那些高难度的腾空踢吓到!说白了,跆拳道就是用科学方法教孩子"打架"的运动——当然啦,是讲究规则的那种。你看那些穿着白色道服的小朋友,他们学的可不只是踢踢打打:
现在满大街都是"跆拳道联盟认证"得擦亮眼睛。上周我去看了三家道馆,发现水还挺深:
1.看教练资质
别光盯着墙上的证书,重点看有没有段位证书编号(就像查学历证书似的)。有个小窍门——真正专业的教练,示范动作时道服下摆几乎不会乱飘。
2.试听课要察言观色
好的课堂应该像交响乐:有爆发力的喊声、整齐的跺脚声,但绝对没有教练的吼骂声。记得有家道馆,孩子们休息时自发帮小伙伴压腿,这种氛围错不了。
3.装备门道
初学根本不用买300+的进口道服,但40元以下的很可能洗两次就变透视装。建议选140g左右的面料,后腰要有松紧带——别问怎么知道的,见过太多孩子提着裤子踢腿的尴尬场面。
其实正好相反!正规训练都强调"始于礼终于礼"每节课要鞠躬几十次。我家楼下有个小霸王,学了半年反而会主动扶老人过马路了——虽然他扶人的架势像在擒拿...
5-7岁黄金期,但晚学也有优势:理解能力强的孩子,三个月就能掌握别人半年的内容。有个初二才开始学的孩子,现在都当上助教了。
分三个层次:
告诉你个冷知识:省级比赛女子组的技术分普遍比男子组高!现在的女学员比例都快过半了,有些道馆特意把更衣室装修成粉色调。
说白了就是游戏里的"段位系统"别被某些道馆忽悠着月月考。黄绿带之后才是真功夫的开始,之前都是在培养肌肉记忆。
去年冬天有家长跟我吐槽:"报跆拳道班最值的是省了羽绒服钱!"这还真不是玩笑:
有个六年级学员更绝——用旋风踢的动作够到了公交车扶手,从此再不用家长接送。当然这个不提倡啊,但灵活性和反应速度确实肉眼可见地提升。
见过太多家长抱着"多动症"送孩子来,结果发现自家娃根本不是多动,只是之前没找到正确的放电方式。现在的孩子缺的不是保护,而是有保护的冒险。
要说遗憾嘛...就是后悔自己小时候没这条件。上次试穿女儿的道服,刚抬腿就听见"刺啦"——别误会,不是道服裂了,是我的老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