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教练员注意了!这份计划书可不是普通的训练安排——它融合了韩国国技院最新教学体系+运动生理学研究成果,专门针对国内青少年选手的短板设计。咱们的目标很明确:用10个月让队员的实战得分率提升35%,同时避免过度训练带来的伤病问题。
---
1.1 周期化训练框架(咳咳,这里得重点说)
把全年划分为3个阶段,每个阶段侧重不同能力培养:
阶段 | 时间节点 | 核心目标 | 强度控制 |
---|---|---|---|
基础夯实期 | 2025.10-2026.01 | 建立标准动作记忆 | 中低强度 |
专项突破期 | 2026.02-2026.06 | 提升连击组合成功率 | 高强度 |
赛前强化期 | 2026.07-2026.09 | 模拟实战心理抗压训练 | 波动强度 |
(看到这个表格没?后面我们详细拆解每个阶段...)
1.2 关键数据追踪
每周必须记录:
---
2.1 晨训模块(6:30-8:00)
2.2 下午专项课(15:00-18:00)
```plaintext
周一/周四:腿法精准度训练
移动靶不同角度击打(设置7个攻击点位)
配合步法的变线踢击
周三/周六:实战模拟
穿戴电子护具进行得分点专项攻击
录像复盘时重点分析"分前3秒的姿势漏洞"```
---
3.1 营养补充时间窗
(拿出小本本记好了)训练后30分钟内必须补充:
3.2 心理建设方案
引入"压力递增训练法"
1. 先让队员在安静环境完成动作
2. 逐步加入观众噪音干扰
3. 最后阶段安排裁判误判情景
---
常见的三种损伤应对:
1. 膝关节不适 → 立即停止旋转动作,改用泳池训练
2. 脚背淤血 → 冷冻喷雾+弹性绷带固定
3. 肌肉僵硬 → 用筋膜刀处理+红外线理疗
(喘口气...这部分内容教练组务必打印贴在医务室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