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的瑞安街头,一家挂着蓝红色招牌的道馆悄然开业。创始人林志远不会想到,这个仅80平米的训练场,日后会成为浙南地区跆拳道培训的标杆。"当时全市正规道馆不超过3家,家长问得最多的是'跆拳道和散打哪个更能打?'"。正是这种认知差异,让正人跆拳道在首期招生海报上印了醒目的承诺:"三个月让孩子懂礼仪,半年带家长看蜕变"。
这种差异化定位很快见效。2006年道馆学员突破200人时,林志远做了个大胆决定——把"义廉耻"写入教案大纲。如今看来,这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转折:"我们要求学员进馆先向孔子像行礼,每节课前5分钟固定进行'礼仪情景剧'演练,比如模拟公交让座、校园冲突等场景。" 这种将德育具象化的尝试,在2010年温州教育局的校外培训机构评选中,为其赢得了首个"示范基地"。
2015年前后,全国跆拳道馆迎来倒闭潮。正人却逆势扩张,其核心武器是一套自主研发的"三维成长系统"| 维度 | 教学内容 | 评估方式 | 工具支持 |
身体开发 | 柔韧性/爆发力阶梯训练 | 季度体测数据对比 | 智能沙袋+运动手环 |
---|---|---|---|
品格塑造 | 24节气主题德育课 | 家长匿名评分制 | 成长档案电子册 |
社交赋能 | 跨年龄段小组对抗赛 | 学员互评+教练观察记录 | VR情景模拟系统 |
"很多同行倒在了盲目扩课上,我们反而砍掉了半数竞技班。"教学总监陈昊透露,2018年推出的《青少年体适能衔接课程》,将运动损伤率降低了67%,续费率却提升至89%。这套体系后来被中国跆拳道协会收录为大众培训推荐模板。
2021年"双减"实施后,正人快速完成三次转型:
1.课程产品化:推出"跆拳道社团解决方案"教材、教具、师资培训打包服务,目前已进入7所中小学
2.赛事IP化:连续举办8届的"瓯越杯"跆拳道赛,2024年吸引长三角地区32家道馆参赛
3.文化输出:与非遗传承人合作的《跆拳道礼仪漫画手册》,成为瑞安市"非遗进校园"读物
"现在家长常问:学跆拳道能培养领导力吗?"教务主任王颖笑道。这个变化促使他们开发了"馆长",让孩子轮流参与课程设计、活动策划。2024年毕业的学员中,有13人因该项目获评市级"学生干部"。
尽管已发展成拥有6家直营店、年营收超千万的区域品牌,正人仍保持着些""- 坚持采用全职教练(行业平均兼职率62%)
但危机感从未消失。当被问及如何应对少儿格斗类节目的冲击时,林志远的回答很"正人"我们教孩子用鞠躬代替拳头,用套路化解冲突——这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'超能力'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