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刚接触钢琴时也犯嘀咕——这玩意儿看着就贵,学起来肯定更难。但跟着建邺区几位资深老师聊过后发现,古典钢琴入门根本没想象中复杂。比如河西金鹰楼上有家工作室,用的教学方法特别有意思:
你看,专业老师都懂得把知识掰碎了喂给学生。建邺这边特别多针对成年人的钢琴班,他们的共识是:兴趣比天赋重要十倍。
跑过七八家机构后我总结了个"三看原则"1.看师资:正经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,和速成班出来的完全两码事。有家机构的老师居然是拿过李斯特国际钢琴赛奖项的,这种就属于捡到宝了
2.看琴房:湿度控制在40%-60%的琴房,对钢琴寿命影响特别大。有次去奥体附近某家,发现他们每间琴房都放着温湿度计,靠谱
3.看课程:千万别信"包会"鬼话。正规机构会把599练习曲这类基础教材融入教学体系
特别提醒下,建邺万达对面有家开了12年的老店,他们的试听课会真实展示学习进度曲线图,这种透明做法就让人很安心。
说实话,现在各种钢琴APP确实方便。但上个月亲眼见证了个典型案例:邻居家小孩跟着视频学了半年,手型都是塌的,后来请老师纠正花了双倍时间。专业培训有三个APP替代不了的优势:
不过要是预算实在紧张,可以先买十节一对一试试水。江心洲有家工作室推出过"价私教课"节才120元,这种就挺适合小白尝鲜。
你可能不知道,学钢琴对上班族有意外好处。在建邺图书馆教琴的王老师说过个真实故事:有个程序员学员本来长期失眠,规律练琴三个月后,居然治好了多年的神经衰弱。科学上来说这是因为:
更别说那些商务场合突然需要展示才艺的时刻了。我认识个银行经理就是靠弹《水边的阿狄丽娜》,搞定了个难缠的大客户。
说到底,在建邺区这样的文化高地学钢琴,与其说是掌握技能,不如说是给自己打开一扇艺术之窗。每次路过保利大剧院听到里面传出的琴声就在想——也许下个站在舞台上的业余演奏者,就是此刻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