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个真事儿:上个月有个40岁的阿姨来试课,手抖得像筛糠,现在都能弹《致爱丽丝》了。这儿特别懂"手生"的尴尬,老师会先教你三个黄金法则:
他们搞了个"闯关模式"有意思的。比如第一关叫《键盘探险家》,让你蒙着眼摸黑键白键——对,就是玩着玩着就把琴键位置记牢了。具体分三个阶段:
1.萌新期(1-3个月):主要解决"手脑不同步"这个世纪难题
2.进化期:开始接触即兴伴奏,能给自己喜欢的歌配和弦了
3.突破期:这时候老师反而会劝你:"慢点练,感情比速度重要"##三、普通人最关心的五个问题
Q:学费会不会很贵?
A:实话实说,比健身房私教便宜——重点是不用买琴!教室里有20多台琴随便练。
Q:手指短能学吗?
有个学员身高1米5,现在专业弹爵士的。老师说关键在于手指独立性,不是长度。
(突然想到个细节:他们教室地面铺了吸音棉,隔壁装修都听不见,这点挺贴心)
见过教孩子弹琴急得拍桌子的老师没?这儿绝对没有。主课老师王老师有句口头禅:"十遍算热身,错一百遍是积累经验"他们还有个特色:双师点评,就是你弹完会有两个老师从不同角度给建议。
千万别急着买什么德国进口节拍器!带上三样就够了:
最后说点实在的:见过太多人把钢琴当家具供着。其实吧,音乐就像炒菜,火候差点没关系,熟了就能吃。芳草园最让我佩服的是,他们能把高大上的钢琴课,变成像学做西红柿炒蛋那么简单——当然,想当大厨还得下功夫,但至少入门这关,他们真帮你把门槛锯矮了半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