谭丽莉不是那种板着脸的严肃老师。第一次见她的人常会嘀咕:"老师怎么总笑眯眯的?"奇怪的是,她的学生上课反而特别认真。后来我才想明白,亲切感和权威性根本不冲突。
她有个习惯动作:学生弹错音时,不会直接说""突然瞪大眼睛,等学生自己反应过来。这招挺绝,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,又培养了自我纠错能力。
别的老师可能一上来就要求考级,谭老师会先做件事——给每个学生定制"地图"比如:
1. 第一个月:能完整弹奏《小星星》变奏版
2. 第三个月:可以边弹边唱简单儿歌
3. 半年后:尝试原创8小节旋律
她工作室每季度办"音乐会"穿着睡衣表演。听起来滑稽?但效果出奇地好——没了正装的束缚,孩子们反而放得开。有家长告诉我:"自从参加这个活动,我家孩子上台手抖的毛病居然好了。"## 三、新手最常问的问题
她工作室的钢琴永远调得比标准音低一点点。问过专业调律师才知道,这样更适合儿童尚未发育完全的听力。类似的小细节还有很多:
见过太多把孩子逼哭的钢琴老师,谭丽莉最让我佩服的是她化解压力的能力。有次目睹她处理一个闹情绪的学生:没讲大道理,而是突然弹起《猫和老鼠》的配乐,孩子破涕为笑的同时,顺便学会了切分音。
在遍地考级机构的成都,她坚持"先爱上音乐,再精进技术"显得有点另类。但看着她的学生们表演时发光的眼睛,你就明白——有些教育成果,真的不能用证书数量来衡量。
话说回来,要是所有艺术教育者都能明白"兴趣是最好的节拍器"道理,可能钢琴房里会少很多哭声,多些笑声吧。